上周日,一份《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的出炉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而该报告指出“高考状元流失海外严重”的现象更是引起了大家的瞩目。
作为我国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的发布方——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这是他们连续第7年发布高考状元调查研究报告。他们总共追踪调查到1952年至2012年全国各地区高考状元近2000人;其中1977年以前18人,1977年至1999年900多人,2000年至2012年1000多人。该报告涉及高考状元的分布状况、学校选择状况、专业选择状况、海外留学状况、就业状况以及职场表现等诸多方面。
在海外留学状况的调查中,“高考状元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比较少,大多数高考状元选择继续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保守估计全国状元中出国留学比例高达60%。相对而言,出国的理科状元人数远高于文科状元,美国、新加坡、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是状元的留学首选。”
此外,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还指出,总体而言,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流失海外现象较为严重,学成归国的状元仅占少数,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那么,大家不禁要问:高考状元为何大规模流失海外,为何学成归国的高考状元仅仅是少数?对此,本报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他认为,“1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确实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更多体现在规模上,可以说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的环境,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不尽如人意,如果在国外有更好的选择,不愿意回来也是正常现象。”
北京晨报:对于我国高考状元流失海外现象比较严重的调查,您是怎么看的?
杨阳: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长期以来,我们国内不少顶尖的大学,比如清华、北大之类的名牌大学,有一个称谓叫“留洋预备班”,特别是理科专业中,一个班里留学的往往有60%到70%,这些人出去以后到底有多少回来?现在可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但是可以说回来的是少数,这也是早就有的现象。
北京晨报:那么,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高考状元们更愿意奔赴海外呢?
杨阳:必须承认,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还是要优于国内的。这些年来,国内的高等教育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高等教育的扩张非常迅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要引起注意的是:这种扩张更多是数量上的,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学生人数的增长超过了30倍;可在质量上的提高却不是很大,而且由于在扩张上粗放式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的教育反而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不仅仅是高考状元,很多比较优秀的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留学。
杨阳:留洋为何一去不回
在富豪移民海外之势尚未停歇时,又爆出了高考状元留学海外一去不回的现象。其实不仅仅是高考状元,据国际教育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留美学生最多的国家,仅2011年就有超过15万人留学美国。而且,留学生低龄化的现象也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大学本科毕业到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
人们不禁试想:即使我们留不住一些富豪与精英,难道连高考状元、高中生以及初中生也留不住吗?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人们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自然都想选择更好的环境,包括教育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情感环境,甚至是生存环境。如果有更好,人们为什么不去选择呢?”
双重夹击下的教育
扩张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扩张的方式。我们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是行政投资,突然要让高校通过市场的方式获得资源,这就使得高等教育受到资本的左右和侵蚀。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是处在权力和资本的双重夹击下。结果是,高精尖的成果很少,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越来越不好。
北京晨报:我国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更愿意选择去国外深造,而不愿意留在国内继续学习,请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杨阳:出国继续学习的原因,当然和教育的质量有关。而教育的质量,又和教育的体系有关。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有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一,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都是行政化的。在资源配置上,因为以前我们的高校管理是行政化的配置方式,所以当前高校改革把去行政化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非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不仅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一定会造成权力寻租的现象。其次,高校的管理体系也是行政管理的方式,领导层的任命都通过行政权力,在财力和人力被掌控的情况下,高校可能越来越像“衙门”了,而很难按照教育的规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