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直通车 > 院校概况
  • 晋中信息学院简介

    晋中信息学院简介

    晋中信息学院(原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以信息科技为特色,文、理、工、农、经、管、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培育信息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一所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大学,是一所信息产业商学院,是一所最受尊崇的大学。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转设更名为晋中信息学院,是山西省首批成功转设的高校之一。

    学校座落在晋商文化名城、孟母故里——山西太谷,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突出,交通网状分布四通八达,到省城太原30分钟车程,到首都北京飞机50分钟、高铁3个多小时,学生既可在安静的环境下读书,又可以尽享繁华大都市的现代生活。

    学校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33.0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1.02万平方米。目前在校生1.5万余人。学校在山西省内率先实施了全员书院制改革,成立了太行书院、三达书院、右岸书院等7大书院,设有10个二级学院、4个教学部,开设有49个本科专业和若干国际合作项目(专业),构筑了具有品牌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结构。

    学校以成为中国最受尊崇的民办大学为办学愿景,以“完整的人”为培养目标,秉承“乐教、乐学、创造、创业”的校训,按照“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8字方针,通过“四位一体双院制(四位=完满教育×通识教育×商科教育×专业教育;一体=信息产业商学院;双院=书院×学院)”的育人模式,构建本科“MBA”教育生态圈,培育信息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学校建有一支德才兼备、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已出台《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和《教学博士引进与管理办法(试行)》,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开展名人大讲堂和名师课堂,实施群星璀璨计划,聘请两院院士等顶尖级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来校讲学授课,并通过内培外引并举的形式,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

    学校携手国际顶尖级著名大学进行合作办学,先后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推出高端暑期留学项目。目前,已与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大学、德国汉姆-利普斯塔特学院等国外大学签订了校级交流与合作协议,以国际化视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享受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获得在世界顶尖级大学真实的学习经历,发展学生的全球领导能力以及与国际同行的有效沟通能力。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明显。近五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奖项500余项。学生创业热情高、创业能力逐年提升,获得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50余项。近年来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考研达线率高达50%以上,高就业率、高研率等居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综合实力高校、中国最具办学特色独立学院、全国十大独立学院、全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山西“双强六好”省级示范党组织、山西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逐年增强,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

    学校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学院路8号

    邮编:030800

    学校代码:13535
    晋中信息学院 2021-08-02
  • 山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山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山西中医药大学于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筹建,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开始与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5年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同年被确定为山西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办学资源充足。现有太原、晋中2个校区,占地979亩。晋中校区建筑风格独特,庄重典雅,环境优美,建有中医药文化浮雕、中医药先贤雕像、上湖、神农药谷等文化景观,充满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元素,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938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00.4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册,各类数据库36个,建立了性能先进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备,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开办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2018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山西省品牌专业3个、山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现有3个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632人,其中研究生903人。

    教师队伍结构渐趋合理,师资力量逐步增强。学校下设15个二级教学机构,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教学医院、18个非医学类实践教学基地。现有教职医护员工4183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16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92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名中医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6人,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6人,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108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教育厅“131”领军人才17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5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山西省名老中医18人,山西省名医8人,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人,山西省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高端领军人才31人,傅山学者4人。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科研基础较为坚实。学校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中药学、护理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一级)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2个,山西省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学校牵头成立了山西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学校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科技合作基地,现有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20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学校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日益广泛。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首批中医药院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184名。连续20年承办商务部举办的国际针灸技术培训班,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余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校与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了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以国际化产学研联合模式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校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阿德莱德大学共同组建的“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围绕中药农业、中药创新药物与健康产品研制、制药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

    附属医院特色突出,医疗水平持续提升。现有4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附属中医药研究院是省内中医药领域规模最大、综合实力较强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中医医疗机构。附属第二中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中医院,中医特色突出,是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重点建设单位;附属第三中医院是全国仅有的两所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之一,是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其新九针技术享誉国内外;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单位,医疗设备先进,综合实力较为雄厚。

    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积极探索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模式,分别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晋中市政府、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等44个地方政府和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做好和顺县精准扶贫和石楼县教育帮扶工作,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扶贫工作格局。学校承办全国中医药院校第十三届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学校成为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省高校精神文明标兵单位,连续10年荣获省级“平安校园”称号。学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显示度和贡献率不断提高。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正以挺进博士授权单位方阵和建设成为区域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为奋斗目标,秉承“求真济世”校训,传承弘扬“艰且益坚、持重笃行”校风,主动适应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形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12310”战略发展思路为统领,坚持“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坚定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实现“健康山西”和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8-02
  •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1981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主要为公安现役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承担我国维和警察、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常备维和警队、驻外警务联络官和外籍警察培训任务,担负公安机关培训工作。2000年,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在学院正式成立。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2008年、2016年,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水平评估、审核评估。2018年9月,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体部署,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转制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同时加挂“公安部国际执法合作学院”和“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牌子,为公安部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服务面向得到进一步拓展。主要面向全国公安机关,培养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型警务人才;面向国家移民管理队伍,培养移民和出入境管理人才;面向公安国际执法安全合作,培养国际执法合作人才和外籍警察;面向联合国维和事业,培养各类维和警务人才;面向社会行业消防队伍,培养消防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类人才;面向国家有关部委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培养海外安全管理人才。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2021-07-29
  •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1995年建校的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辽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3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我省高等特殊教育独立院校。省教育厅批准实行“3+2”高职专业单独招生、单独考试、单独录取,3年制高职专业与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作为省政府重点民生工程的新校区位于沈阳市东陵区,现代化的校园,完善的教学设备,全国领先的无障碍设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艺术、医学、电子商务、特殊教育等多学科相互支撑,三年制、五年制高职专科、一年制、三年制中专教育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残疾人职业院校之一。

    学校以“大爱育人,尊严生活、体面工作”为办学理念,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为教育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与就业需求的零对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水平。学生先后在全国残联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全国聋人大中专学生美术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比赛、辽宁省第四届、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辽宁省第二届创业计划大赛中纷获大奖。学校曾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特殊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辽宁省主要领导张文岳、陈政高、许卫国、陈超英多次到校视察,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果。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7-13
  • 辽宁职业学院简介

    辽宁职业学院简介

    辽宁职业学院坐落在辽北文化名城铁岭市,是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始建于1956年,是辽宁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学院占地3678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0万册,在校生6700人,教职工68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3人。现有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名师及专业带头人9人,市级教学名师及教育教学专家24人。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农艺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商贸学院、信息科技学院、高尔夫学院、财经学院9个二级学院,现有29个高职招生专业。多年来,学院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特色办学模式,先后与40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了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构建了中、高职教育衔接、教学科研生产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和职业要求、社会需求统一的职业教育体系。极大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

    学院是中国大学生高尔夫球国家集训队训练基地、国家汽车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辽宁省中高职青年教师培训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等等。建校60年来,学院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培养各类人才5万余人,培训各类人员10万余人,取得国家、省级科研和教学成果260项,校企共同研发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援藏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辽宁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300余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立足辽西北地区、服务全国、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领军式职业院校。
    辽宁职业学院 2021-07-09
  •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前身是1986年创办于晋江市金井镇的“晋江摩托培训学校”,1994年发展成为“福建省摩托汽车培训学校”,2002年“泉州中营职业学院”正式建校,2007年,经教育部备案更名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2018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升格本科,暂定校名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本科)”,2019年5月,教育部正式函告福建省人民政府,更名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系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

    学校目前拥有一校三区,主校区位于中国品牌之都——晋江市,接壤沈海高速公路,毗邻高铁晋江站。泉州产学研园区地处泉州市中心(客运中心站旁),是引企入校、工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创业孵化的品牌园区;金井校区是学校的发祥地,主要作为教学工厂建设基地,从而形成“主体坐晋江、窗口设泉州、辐射八闽、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学校以“产业伙伴型大学”作为办学定位,以“创业者的摇篮”作为育人定位,积极探索实践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育人目标;全面实施双证书培养,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着力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坚强意志、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所培养的具有晋江模式基因的创业者深受社会欢迎,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与优势。

    学校开设中营汽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能源学院、人居环境学院、商学院、财经学院、文化旅游与体育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10个学院10个本科专业,31个专科专业。在校生近8000人,教职工500余人,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约8000万元,拥有校内教学实践、实习基地109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12个;图书馆藏资源丰富,现有图书60余万册。

    学校承担省级教育改革项目6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二元制试点专业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建成1个省级服务特色专业群、1个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3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学生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95项、省级奖项424项;教师参加省级以上业务能力大赛获奖63项。

    学校科研成果突出,建设了省市三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等13个省市科研平台,科研平台拥有量位居全省职业院校、民办高校首位。截至2020年4月,共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42项、横向课题93项,获得国家专利211项(在校生规模的2.64%),向社会、政府提供咨询报告52篇,教师出版教材110部、发表论文636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4项。

    爱拼敢赢的晋江精神为学校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连续两届“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三年一届),89%以上在福建省就业,50%以上在泉州市就业,是区域重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更新于2020年04月)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2021-07-05
  • 福建商学院简介

    福建商学院简介

    福建商学院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商”为名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6年晚清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官立商业学堂”和闽籍民主革命家黄乃裳创办的“福州青年会书院”。现有鼓楼、连江、马尾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

    历经百年春秋,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十多万名商贸类专业人才,为福建省经贸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校友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重要职务,一大批校友创办的大中型商贸企业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学校社会声誉斐然,被誉为“闽商摇篮”“外贸摇篮”。习近平同志曾为学校校庆发来贺信。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7年,获国务院侨办批准为“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项目高校。2018年、2021年连续获批福建省第一届、第二届文明校园。

    学校坚持以商为本,聚焦新商科,统领学院归建、学科凝练和专业设置。现有国际经贸学院、金融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14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财务管理、商务英语、会展经济与管理、会计学等31个本科专业,开设国际商务、国际金融、旅游管理等37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管、经、工、文、艺等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含双肩)512人,高级职称261人,占比50.98%。博士、硕士学位438人,占比85.55%。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读书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在福建省高校大学生本科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历届知识竞赛中均有斩获,荣获团体一等奖 1 次、三等奖 2 次,个人一等奖2 人次、三等奖4人次,成为学校一面红色旗帜。“政治经济学讲坛”入选首批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佳讲坛”。加快培育独具特色的福商文化与人文精神,现有福商广场、书香广场、青年广场、财经历史文化长廊、校训墙、百子踪瓷、福商物语、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文化场馆。“闽商文化教育基地”入选第三批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是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和学科技能竞赛,荣获各类创新创业类和学科技能竞赛奖项418项(国家级98项,省级320项)。男子气排球队获“中国大学生气排球锦标赛”亚军,男子足球队获“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福建赛区亚军,代表队获全国啦啦操联赛集体花球校园示范套路、双人街舞自选动作双料第一。毕业生一直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校坚持内涵发展,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项;国务院侨办“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项目1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培育项目2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其中线下一流课程13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本科高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个,一般项目9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4项;省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项;省级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项目1项;省级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以上教师教学竞赛获奖6项。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鼓励二级学院深度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一对一”设立新型产业学院,构建闽商人才供需结合的命运共同体。联合中华老字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福州聚春园集团,设立文化+技艺的聚春园烹饪学院。联合全国会展业龙头企业--福建荟源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实战化的荟源会展产业学院。联合特大型金融保险企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以协同培养保险行业的高端特色人才为目标,成立人寿保险产业学院。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发挥地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和福州自贸区及毗邻台港澳、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努力绘就国际化开放式合作办学新蓝图。长期作为“福建省邀请外国人来华科教文体单位信誉等级良好单位”,与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开展“中德”“中澳”“中加”等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台湾中原大学、建国科技大学、育达科技大学、香港公开大学等开展深层次、多领域的闽台、闽港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拉曼大学、澳大利亚国际酒店管理学院、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签订互免学费交换生计划;招收首届巴布亚新几内亚留学生。多次受邀出席论坛并作国际化办学报告。

    面向未来,走过115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商学院,正坚守初心,坚定不移地传承和弘扬百年优良办学传统,按照“新大学、精学科、特专业”建设思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力推进“质量革命”,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闽商人才培养、闽商文化传承、闽商智力服务的区域知名商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更新于2021年5月)
    福建商学院 2021-07-02
  • 珠海科技学院简介

    珠海科技学院简介

    珠海科技学院(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18日,2011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与吉林大学签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协议,2021年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建校17年来,学校共为社会输送80000余名本科生、123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已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获评“广东省文明校园”“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连续7年居于国内各大同类院校排行榜榜首,转设后首次参评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之一软科,位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二、广东省民办高校第一。 珠海科技学院 2021-07-01
  • 广州理工学院简介

    广州理工学院简介

    广州理工学院(Guangzho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风景区南麓,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前身为2000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的民办天河职业学院,2001年5月经教育厅批准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为独立学院,2011年12月通过学士学位评估,2018年12月经教育部同意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2020年6月30日经教育部同意转设为广州理工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工科特色鲜明,工、管、经、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立足广东,面向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致力培养知行合一、信息化素养较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机电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建筑工程、工商管理、经济管理、外国语、艺术、马克思主义(通识教育)、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等11个二级学院,中兴通信工程、蓝盾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3个产业学院,43个本科专业,其中21个工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多人。教职工63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30多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60多人,拥有一批专家、博士、海归学者、双师型教师、企业特聘专家。

    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道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创新强校与质量工程。现有广东省重点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质量工程78项、省创强科研项目65项、教育部教育厅产教协同育人项目70项。省质量工程项目中,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6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项、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项目1项、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金课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教材1项、省级产业学院1个。建成校内实验室140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1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坚持开放办学,拓展国际教育合作,与23所国外高校实现合作交流。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打造帽峰创谷,推动双创教育和学科竞赛。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280多项,省级奖励800多项。2019年男子足球队获得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第六名、省足球联赛亚军。学校2019年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入选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单位。

    学校坚持产学研结合、科教融合,突出应用研究、校本研究、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现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粤港合作BIM工程技术中心1个,建立以教师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学科研学术团队58个。近年来,获得省厅局级以上项目130余项,横向项目200余项,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500篇,专著和教材110部。加大应用研究力度,着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2019年获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立项。师生获授权专利21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4项;高新技术产品认定14项,科技成果转让7项,其中3项实现产业化,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产品生产500多台套,销往12个省市20多所中职高职院校,实现产值达5000多万元。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实施大部制管理,积极实施“三全育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良好。在全国15个省区招生,历年录取率100 %;2020年第一志愿录取率100%,文理科高出省线20分、24分。近五年,最终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稳居全省高位。累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46000人,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依山而建、环境优雅。距离广河高速出口200米,4条公交专线直通市区,体育设施完备,后勤保障完善,学生社区小区化管理,是青年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校园。

    新时代,新征程!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大力彰显“新工科”办学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朝着国内知名、广东一流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既定目标,击节而歌、筑梦前行!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 2021-07-01
  • 三明学院学校简介

    三明学院学校简介

    学校位于宋朝大理学家朱熹故里、中央苏区、中国绿都、全国文明城市——福建省三明市。校园占地面积1421.43亩,各类建筑面积约40.3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2.8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2.87万平方米。藏书588.48万册(含电子图书423.95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2919.43万元。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应用基本满足办学需要。

    现有专任教师836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占85.17%,高级职称占42.02%,双师型教师占59.81%。全日制在校生14092人。

    设有13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构建了以工为重、以师为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省级应用型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级以上卓越人才培养计划4个。

    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群、产业学院、项目驱动创新班、应用型教学团队和课程“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组建省级专业群5个和校级专业群3个,成立产业学院10个,其中,三明学院-中兴通讯ICT产业学院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

    科研促进教学作用得以强化。建成39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与服务平台,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研究分院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5个、省级研究院(研究所)2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文化基地2个、省级6·18协同创新院产业分院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1个、省级知识产权创新中心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个和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近三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14项,福建省社科成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项,授权专利数达343件。《三明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是省教育厅闽台合作项目学校、教育部中外合作项目学校和接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先后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17所台港澳地区高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高校与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秉承“明德、明理、明志”校训,营造“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精神,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受疫情影响2020年就业率为90.41%,获评“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近年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华夏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系列荣誉称号。

    学校坚守“创应用强校、育致用大才”愿景,实施“转型、提质、增值”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坚持内涵发展,与新时代同向而行,正朝着建设地方一流应用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进!

    (以上数据更新至2021年1月15日)
    三明学院 2021-06-02
  • 四川警察学院简介

    四川警察学院简介

    四川警察学院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公安厅与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共同管理的全省唯一一所全日制政法公安类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于1950年建立的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公安厅公安学校,2000年建立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建立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警察学院 2021-02-03
  •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享有“教育之乡”“礼仪之乡”“歌舞之乡”“足球之乡”和“民族团结进步之乡”美誉的全国文明城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唯一一所州属公办全日制职业高等学校。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5年的延边财经学校、创建于1958年的延边黎明农民大学、创建于1975年的延边职工大学和创建于1989年的延边工业学校。2011年2月,学院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同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备案进入高等院校系列。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院校概况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院校概况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部颁代码12901)是省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备案的普通警察类高职院校,学院前身是吉林司法警官学院(由吉林省司法学校和吉林省劳改工作人民警察学校合并而成),具有二十多年独立举办高中后普通中专教育的历史和十余年联办成人本、专科教育的经验。在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几代警院人风雨兼程四十余年,学院由小到大,发展迅速。今天的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基层监狱、戒毒人民警察、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书记官为主,同时积极为安全防范行业和社会相关部门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专业人才的高等法律职业院校。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2021-02-01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简介

    学院创建于2001年,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市高新西区,现有本、专科学生17000余名,占地1100亩。学院现设有系(分院)11个,本、专科专业54个,是国家国际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2021-02-01
  •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院校简介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院校简介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院校简介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运行的本科层次普通高校。作为四川省唯一专业外语院校,学校继承和发扬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以塑造学生的美好未来为使命,用无私的灵魂点燃青春的灵魂,践行用心血筑就学生的成长之路为宗旨,崇尚学生的成才是我们最高的价值标准,以培养市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中国顶尖民办应用型特色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2021-02-01
  • 河南中医药大学院校简介

    河南中医药大学院校简介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始祖、人文初祖黄帝的故里,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原医林兴盛,名医大家辈出,中药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21-01-28
  • 黄河科技学院院校概括

    黄河科技学院院校概括

    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于1984年,本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1994年成为经国家教委批准第一所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0年成为经教育部批准第一所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4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视察学校时,称赞学校“用较短的时间,走完了可能是很多学校多年走不完的历史”;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并成为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教改成果“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2015年,学校“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备案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学校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2016年,学校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民政部首批“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7年,学校创业园入选团中央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被共青团河南省委评为“河南省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学校获批“河南省首批高校双创基地”,荣登“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强十快高校” 黄河科技学院 2021-01-28
  • 黄淮学院院校简介

    黄淮学院院校简介

    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具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美称的驻马店市,现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5G智慧校园试点高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单位 黄淮学院 2021-01-28
  •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院校概括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院校概括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正式创办于2003年。2009年,河南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之后双方共同举办民生学院。建院十七年来,民生学院面对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需求,注重改革创新,注重培养质量,注重特色办学。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应用型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结构相对合理、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综合实力较强、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已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四万多名优秀毕业生。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2021-01-28
  • 平顶山学院院校简介

    平顶山学院院校简介

    平顶山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平顶山市新城区白龟湖畔、国鼎山上,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平顶山学院 2021-01-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院校概括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院校概括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以原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基础重建,隶属战略支援部队,主要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学校创建于1931年1月,前身是军委工程学校第二部、第三部和东北民主联军测绘学校;先后由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解放军测绘学院、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近8000亩,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阳市涧西区;拥有各类实验室和教学训练场馆400余个,拥有万亿次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网络对抗训练靶场等;建有游泳馆、体育馆、地下射击场、汽车驾驶等训练场所;建有全军单体面积最大的图书馆,馆藏图书320余万册,数字文献资源355TB,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拥有2000余名教学科研人员,拥有博士生导师153人、硕士生导师447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28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院校简介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院校简介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是在原中州大学的基础上,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满意的高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最具国内就业竞争力的高校”“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河南高校”。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2021-01-27
  • 洛阳理工学院院校简介

    洛阳理工学院院校简介

    洛阳理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十三朝古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洛阳。

    洛阳理工学院 2021-01-27
  • 焦作大学简介

    焦作大学简介

    焦作大学创建于1981年,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焦作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一所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综合性地方院校。学校座落在豫西北新兴的中国优秀山水旅游城市—焦作市,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是大学生成才深造的理想场所。 焦作大学 2021-01-27
  • 郑州科技学院院校简介

    郑州科技学院院校简介

    郑州科技学院创建于1988年,2001年实施专科学历教育,200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接受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校三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12万名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郑州科技学院 2021-01-27
今讲高考升学

账号密码登录

注册
其他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