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可以选择比较好的大学,小研成绩优秀。但是专业选择上没有太大空间,很有可能被调剂到没有选择的专业。如果坚持选择喜欢的专业,为了安全,小研只能选择一所层次相对较低的学校。似乎“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小研想知道是应该优先保证学校,还是优先保证专业。
并非一次选择定终身。好学校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当然越高。如何在大学和专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答案是因人而异、因分数而异。考生不必过于纠结。
优先选专业职业目标明确。>
提供从事某种职业的可能。专业是大学生重要的一个“标签”专业学习的目的掌握不同行业的从业能力。
很清楚将来想做什么,有些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一定规划。能聚焦想报考的专业。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要首选专业。只有“选对专业”才有更多机会“入想干的行”
可慎重选择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医学专业。但也要注意,选择专业一定意义上就是选择未来的职业。如果想成为医生。这些医学专业的分数普遍较高,被调剂到非医学”专业的可能性较大。
优先选学校职业目标不明确。>
职业期待也只停留在稳定”自由”权威”专家”等泛泛之词,大部分考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较模糊。对学习哪种专业能够实现职业理想并没有深入的探索。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优先选择学校,选择理想大学的一些通用性较强的专业。等进入大学以后,再探索未来职业目标也不迟。
更重要的对一个人精神气质的打磨。学术精神、校风传承、人文气息、学习氛围、师资力量…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财富,读大学的意义除了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外。会在每个学子身上留下“大学”独有的烙印。
能让你置身于优秀人群之中,好的大学。不知不觉变成更好的自己。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双料“学霸”李柘远通过在耶鲁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什么要选择好一点的大学:优秀大学和普通学校在学习上的关键性差别,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怎么学’同一个知识点,普通学校的学生可能只掌握了皮毛,背一背概念,练几道习题,浅尝辄止;名牌大学的学生却可能通过教授讲解、小班讨论、课外研究、文献阅读、论文撰写等多种方法,深刻立体地消化一个知识点。
有不同策略不同分数段。>
分数是硬道理。不同分数段的考生在选择专业和学校面前有不同的战略。志愿填报时。
可以优先选择院校为主,高分段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分数段选择最佳的学校和专业。中等分数段考生如果有具体明确的职业目标。尽量选择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较低分数段的考生,不管有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主要从就业角度考虑,可以选择专业为主。尤其是一些高职层面的考生,选择一个擅长或喜欢的专业,未来就业相对更容易。
入校后还有专业选择机会
考生不必太纠结,学校和专业选择方面。并非一次选择定终身。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大类招生。考生可先选择一个“专业类”入学后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根据兴趣和特长再选择专业方向。
北京科技大学实施“零门槛、零设限”转专业政策。一是机会多,很多高校有较宽松的转专业政策。比方。除招生时有特别约定的考生(外语保送生、提前批录取类别的考生)外,其他校本科生均可在大一学年末和大二学年末提出转专业申请;二是零门槛,各专业对转专业人数不做限制,只要所有选修课成绩合格,均可申请转专业。
很多高校还开设双学位、第二专业以及辅修专业制度,为配合转专业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拓宽学生专业选择范围。
爱我所选选我所爱。>
很多考生和家长会纠结“什么样的专业才是好专业”选我所爱,填报志愿时。爱我所选”才是选择专业的态度。
通常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专业是开启职业生涯的敲门砖。有些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度非常高,想要从事某种职业。如医学、刑侦学等。要想成为医生,必需选择医学专业。要想成为法官,必需学习法学。但有些专业的通用性很强,未来可从事的职业跨度较大,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工科专业。
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生要想明白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何种专业。学习什么专业更容易进入喜欢的职业领域。同时还要知道,很多人从事着和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专业和未来职业也不是等于”关系。学了医学,未必一定要当医生;学了法学,也未必一定做法官。
如果没有兴趣,兴趣能够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大学阶段的学习和中学阶段最大的不同是需要学生主动去学。有些专业知识非常枯燥。很难学有所成。只有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才干最大水平激发学习潜力。腾讯公司开创人马化腾有一句名言:玩也是一种生产力。大学,痴迷于计算机顺序,把玩的心态和现实结合起来,发明了中国聊天软件的神话。只有发现自己的兴趣、渴望、理想,专注地发挥自己最擅长的局部,才干成为有梦想、有行动力的发明者。因此选择专业时,考虑兴趣及它所带来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会想到社会需求多”就业率高”收入高”等关键词,提到热门”专业。这也意味着关注的人多,报考的人多,竞争更激烈。热门”专业最大的问题是热”会因时而异。所谓“热”和“冷”都是相对的热门”工作也一直在变化。热门行业、热门工作的出现往往随同着新科技的诞生。比如石油工程师,因为水力压裂法的诞生而变成一项热门职业。而iPhon诞生,又让APP工程师火了一把。但是四年后你毕业时,现在很火的职业是否依旧很火,很难预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选择了当时并非“热门”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认为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如果当年她选择“热门”而非“兴趣”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无论哪个专业都有专家和“大牛”都能成就未来的事业。对于一些关注度不高的冷门”专业,如果学校学科和专业实力很强,只要学生肯努力,以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守业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