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科技行业快速发展,使得物理专业毕业生不只深造时选择机会更多,甚至在就业时也有更多更好的去向。有学者坦言:即便不是从事相关研究,物理系学生毕业后到华尔街’工作的比例,甚至也超过了某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今年高校招生咨询现场,不少考生家长表示,孩子选择基础学科,未来在考研或出国深造时,除了选择本专业外,还可以选择热门的应用型专业,可以说是进退自如”
95后选择专业时更愿意听从内心,一批基础学科正呈现回暖迹象。经济周期的变化也使得更多家庭愿意选择“长线”专业
对此高教界人士分析,95后学生从小成长、生活的环境相对优渥,学科兴趣得到家庭和学校老师的支持,所以在专业选择上显得比较沉着。
不少考生家长表示,今年高校招生咨询现场。孩子选择基础学科,未来在考研或出国深造时,除了选择本专业外,还可以选择热门的应用型专业,可以说是进退自如”
或流于清贫的生活…曾几何时,较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就业后收入偏低。高校文史哲和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一直被贴上“冷门”标签,让学生们不愿主动靠近。一些大学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专业,相当一局部生源来自于专业调剂,高考时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比例并不高。
都已成为“如烟往事”今年,但这些。一位高考效果排名在山东省前100名的高分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按我家孩子的考分,上北京名牌大学经管类专业完全没问题,可她就是喜欢文学,非中文系不上。这位尖子生家长最终拗不过孩子的意愿,选择支持。
记者走访沪上高校时发现,今年高招结束后。一批基础学科正在褪去“冷门”标签,呈现回暖迹象。分析成因,不少高教界人士认为,这与95后一代的生长环境有关:从小被鼓励张扬个性,专业选择上更愿意听从内心;而且经济周期的变化,也使得更多家长和学生愿意选择“长线”专业。
成为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驱动兴趣。>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王东教授都要接待新生家长。孩子被历史系录取,每年开学季。家长怎么想?王东说,以往家长难免对孩子的前途略显担忧,而最近几年,爸妈们心态释然了不少,甚至鼓励、支持孩子追寻自己的兴趣,攻读基础学科。
这些能坚定地根据自己兴趣选读历史系的学生,发现。很多都来自江浙沪等沿海发达地区,家庭条件都还可以。王东分析,或许是因为这批95后学生从小成长、生活的环境相对优渥,学科兴趣得到家庭和学校老师的支持,所以在专业选择上显得比较沉着:报考大学时,不一定要选就业最吃香的专业,而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
即便在一些师范类高校,过去。金融和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也是最高的但近年来,这样的热潮已逐渐消退。今年,中文系和数学系的录取分数超越了经管类专业。上海师范大学招办负责人陈宇飞说,数学系被认为是该校学习负担最重的专业之一,但却成为近年报考的大热门。令陈宇飞印象深刻的这两年招生咨询时,大多是学生自己前来询问专业情况,而不再由父母代劳了
很多对专业是真爱”而过去,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生也有类似的感受。如今报考中文系的学生。不少学生是因为考不上更热门的专业或第一志愿专业,才自愿调剂过来的与之相关,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状态也不同,很多学生学习非常主动,跟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很频繁。
沪上不少名校,事实上。本科生入学一年或两年后,都可以申请转专业。记者调查发现,这两年从文史类专业转出去的学生不多,反而是一局部入学时考入“热门”专业的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兴趣后,又转到文史哲专业。
王东还参加了系里组织的转专业面试。有一位物理系学生准备转到历史系学习。经过面试,就在今年暑假。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和专业积淀。令王东欣慰的这样的学生几乎每年都有。
家长更重视“长线”专业就业市场起伏。>
基础专业回暖,张生认为。除了学生的家庭因素,比如更多学生的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更愿意遵从孩子的兴趣和个人意愿,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大环境的变化。
从微博、微信到视频,中文系或许是最典型的张生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所处的社会正在泛媒体化。有人说我已经步入读图时代,也有人说现在影像时代,但不管传达方式如何变化,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优质内容依旧稀缺。图文影像视频的有效传达,要依靠一些会讲故事的人,而这实际上就让文史哲专业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
每年招考录取分数线逾越金融和管理类专业。近年来,自然科学类基础学科也同样如此。复旦大学数学系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是热门专业。学校开设的自然科学实验班,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资料科学等相关专业并列招生,每年到大二分专业时,原本冷门的物理系往往是学生最热门的选择。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