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 家长巧参谋:
说到报志愿,很多家长以为是高考后的事情,眼下孩子高考还顾不过来,哪有心管那档子事!这是大错特错的。想一想年年高考志愿报错遗憾终身的考生有多少,辛辛苦苦十几年,却因报错志愿一场空,实在可惜可叹!再说高考后报志愿只有两三天,时间根本不够用。所以,高考报志愿,家长应提前介入,深入研究高考,为孩子打好前哨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了解国家招生政策
填报志愿必须了解和熟悉国家以及所在省市招生政策和招生办法,必须了解和熟悉新出台的改革措施,必须了解和熟悉招生改革措施对考生升学将会带来什么影响。这是高考和填报志愿的依据,是所有考生不能不知、不能不遵循的规矩和约束。这其中要特别了解招生办法,如,录取的批次、每批志愿限报的院校和专业数目、提前录取批次院校的要求、哪些院校招收高分落榜生、孩子的身体条件适合报考哪些院校和专业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政策要一一吃透,细则要条条知晓,家长千万马虎不得。在与往届考生家长接触中我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情,去年我市考生李某成绩高出所报院校20分,结果却落选了。为何?因为她所报的外语专业需要身高1.6米,而她的身高是1.59米,1厘米之差,是她和家长的大意,还是心存侥幸,让他们酿下了一生的苦酒。无独有偶,某省文科考生吴天,高考成绩630分,加上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加分10分,他的总分为640分,而当年只有清华一所大学在本省的录取分为640分,于是他很有把握地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但最终没有被录取。原来该考生只注意到有额外的加分,没注意高校对加分的录取原则。中国人民大学在2005年的招生章程中明确提出: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可按所在省(区、市)招办的规定加分提档,但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虽然加分后考生成绩达到了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但实考成绩没达到,落选也就不足为奇。如果家长在高考加分政策细节上多思量,做好参谋,吴天的失误是可以避免的。
二、给孩子量身打造选志愿
人人都想追求最好的,谁都希望上好大学,但上天不会满足每个人。家长首先应对孩子基本定位。是本科还是专科,是一本还是二本,甚至在某一批次的上中下哪个位置,时至今日,家长应该有个八九不离十的了解。我的定位方法有三:其一,将孩子“一模”、“二模”的成绩平均,然后将它与本省近三年的不同批次录取平均分作比较,大致确定孩子的批次位置;其二,了解孩子所在学校近年的升学情况及在年级的排名;其三,与任课老师座谈,听取老师意见。
确定孩子所在的批次后,家长就要把目光关注在本批次上,其他批次只作浏览,这就避免了漫天撒网,无主无次。家长该关注什么呢?主要关注孩子这个批次在本省市有那些招生院校,近年的录取专业、分数(最高分、最低分、均分)、人数(男女比例),越详细越全面越好。这些信息在招办下发的历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家长们也不妨借来看看。
三、详细了解招生院校
这是孩子报志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家长要通过多种途径详细了解招生院校的所在地、办学历史、规模、师资水平、科研实力、硕博授予权专业等。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不可只轻信学校的招生宣传,要耳听八方,如有条件,可像易中天那样,实地考察一番。女儿高考时,易中天花了半年时间,北京、上海、南京、广州跑了一圈,把女儿考虑范围内可能考上的学校全部实地考察一遍,“一家家拍成照片:宿舍,食堂,学生状态……另外,列出这些学校3年以内在福建省招生的排行榜,然后,所有资料摊在那儿,剩下的我不管,我做饭去了,她自己填”。作为家长,易中天真正起到了一个好参谋的作用。
不要以为易中天之举是徒劳的,现在有些院校确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如:ХХ农机化学院——〉ХХ工程学院——〉ХХ理工大学,ХХ(市)煤炭学校——〉ХХ(市)矿业学院——〉ХХ(市)工业学院——〉ХХ(省)理工大学。(恕我不列出院名)
四、知晓招考专业
了解应侧重如下几个方面。1.专业的热与冷。这与孩子的就业前景有很密切的关系。但事物是相对的,是在不断转换的,家长要有长远眼光,审时度势,不要随风倒。2.专业的强与弱。有两个含义。一指同一院校内专业有强弱之分,这主要表现在录取分的悬殊上。有的学校强弱专业的录取分值竟会相差100分以上。家长要明白选择好专业有时是要冒险的。二指校际的专业强弱之分。比如农大的美术专业和美院的美术专业应该是有天壤之别的。家长应主要从孩子的发展前景着眼,不能只重专业不重学校。3.专业的招生限制。包括孩子身体条件是否允许,是否热爱本专业,是否具备从事本专业的素质等,家长要全面考虑。另外,报考此专业有无分数级差、专业级差,这些家长也绝不敢忽略。4.了解专业性质。建议大家阅读各院校招生简章专业下面的课程设置,了解开设什么课程,大概对专业好坏或具体内容就有一个初步的评价。切忌道听途说,望“名”生义,比如信息管理原名博物馆学,电子政务原名档案管理,又名信息科学,还有个名字是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根据学校不同名字又有不同变化。家长还是深入了解为好,不要因为一时懒散误了孩子一生。
孩子是家长的至亲骨肉,能为孩子的高考出把力,做家长的没有不愿意的。家长同志们,让我们携手托起孩子的明天!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