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填报 > 志愿填报 > 报考技巧:如何利用分专业分数线填报志愿?

报考技巧:如何利用分专业分数线填报志愿?

中国招生考试网 2009-06-05
考生交流群 +加入
×
福建高考交流群
福建高职分类交流群

 如何利用分专业分数线成功填报志愿?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填报志愿是"第二次高考"。目前,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间或方式有三种:考前根据实力填报、考后估分填报和考后公布分数填报。一般来讲,影响考生是否被录取的因素主要有四个:高考成绩、自己的成绩在本省(区、市)所有考生中的位次、所报考学校报考人数的情况、所报考学校的投档线和录取线。不论是上述哪种填报方式,对考生来讲,后两个因素都是绝对未知的。因此,填报高考志愿必然有一定的风险。

  考前根据实力填报。考前填报可供参考的依据最少。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应当对自己所在学校连续几年的升学情况、自己平时的成绩在本年级学生中的排名、自己参加模拟考试的成绩、自己的性格类型以及参加考试的心理稳定状态等因素做一个详细的分析,根据以上信息,在征求班主任老师以及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客观、冷静、实事求是地确定要填报的志愿。

  考后估分填报。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时,影响考生是否录取的四个因素依然不确定,因此,估分的准确与否就成了填报志愿的关键因素,因为准确的股份直接关系到志愿填报的成败。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估分?一方面,要求考生要有清醒的头脑,对几天前高考的情况有比较清楚的回忆;另一方面,要求考生估分要实事求是,应客观地估计自己得分的区间值,上下浮动10分之内才算正常。如果考试以后哪对哪错都想不起来,估分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这样对填报志愿的影响就会很大。有的考生实际考分和自己的估分相差几十分,甚至上百分之多。可以想象,如此大的悬殊将会使填报志愿失去绝对的准确性。因此,考生首先要对自己的高考分数有一个客观的估计,然后再根据估分的情况确定自己要填报的志愿。

  考后公布分数填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在的高考招生工作透明度越来越高。对于公布分数后填报志愿的省、区、市)的考生,他们不仅可以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而且还可以查询自己在全省(区、市)考生中的排名,这就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考后公布分数填报志愿,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志愿扎堆,相当数量的高分考生容易集中到某些名牌大学,并最终导致部分高分考生落榜。因为考后公布分数填报志愿,影响填报志愿的四大因素中的后两个因素仍然是未知的。

  因此,考后公布分数填报志愿,最关键的是不要盲目追逐热门和名牌,要客观冷静地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自己要报考的志愿。如此,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数据并进行分析,为志愿填报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做到知已知彼,就是我们考好"第二次高考"的关键所在了。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初次参加高考的考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而言,要掌握好志愿填报的技巧确实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而了解之前的各种数据、信息就成为了志愿填报的基础工程。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理解和使用本书的数据,特就一些需掌握的概念或技巧作如下说明。

  高考总分是指一名考生的高考各科成绩分、政策性优惠加分的总和,招生录取中称之为档案分。现阶段普通高校录取新生时,主要以考生的高考总分(档案分)为依据,综合德智体美全面考核、评价,择优录取。也就是说,高考总分是录取时的基本指标,确定考生的投档资格、录取资格等等,都是以该指标为主要依据。

  录取线的全称是普通高校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它是指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当地全体考生当年高考成绩水平和国家下达的招生生源计划,按照一定比例相应确定的一个录取新生的最低成绩(总分)标准。这是确定考生录取资格、执行招生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高考总分达到或超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通常"上线考生"人数要比计划录取人数多出20%左右。这样做,是为了给招生高校适当预留一定的择优余地。

  对于公布高考成绩和录取线之后填报志愿的省(区、市)来说,录取线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指导考生合理地填报志愿。比如某考生的高考总分上了第一批次的录取线,就可以填报第一批次和以后各批次的志愿。

  录取线分为各省(区、市)最低录取分数线、各高校录取分数线、高校的专业录取分数线。这三条录取分数线的划定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所不同,对考生的升学有重要的影响。

  各省(区、市)的录取分数线从高到低分为三个部分:本科录取范围(普通本科线以上,一、二、三本均在相应控制线上)、专科录取范围(专科线以上,一、二批次也在相应控制线上)、落选范围(专科线以下)。应该说明的是:各省(区、市)的一本线一般是按一本院校投放的招生计划总数、考生成绩并加大一定比例划定的。只有上了一本线的考生才有资格参与一本

  院校的录取竞争。至于在"上线考生"中录取谁,就要看"上线考生"是否达到了招生学校的投档线,并在择优选择中更符合招生院校的要求。

  投档线(调档线)的全称是招生院校投档分数线,是省级招生部门在该投档前,根据招生学校当年招生计划并扩大一定比例(一般是1:1.2),按照填报该校志愿考生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形成的,是省级招生部门给各招生学校提供考生档案的最低成绩标准。通常情况下,投档线会高于或等于省(区、市)划定的该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一个考生在升学志愿中选报了某高校,能不能被录取,首先取决于他的成绩是否达到了这所学校的投档线。

  各招生高校的投档线,一般在每个批次投档前确定。办法是,由计算机对照各学校本批次录取的生源计划数,再按公布的投档比例,如l:1.2,确定一个投档数(通常投档数=生源计划数×投档比例);再按投档数来对应第一志愿报考某学校的考生成绩,将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所排的位次等于投档数的那名考生高考各科成绩总分,即为投档线。如某学校计划招收100人,乘上1.2的比例,即确定为120个投档数,再把投档数与报考某校第一志愿的考生成绩排序,第120位考生的成绩,就是该校的投档线;如省控线上一志愿考生报考数不能达到某校投档人数,则本省的该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为该校投档线。

  投档数略多于计划录取数是为了让招生学校获得一定的择优余地。因此,总有一部分(一般是20%)考生被高校筛选掉。

  大年小年。每所高校每年即使在同一个省,录取平均分数线也会高低不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大小年",也就是说,录取分数可能一年高一年低。从报考心理来讲,考生都希望自己的分数能上学校的投档线。因此,当报考学校过去录取分数线较高时,很多考生会选择放弃,而报考另一所投档线较低的学校。由于招生数量有限,不可能每一个考生都能如愿,报考的考生越多,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就会越高;反之,报考的考生越少,则此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就会越低(当然,这种"低"是有限度的,考生必须达到学校所处招生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因此,就某一所高校来说,往往会出现录取平均分一年高一年低的现象,这就是一些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出现"大小年"现象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了解考生所在省各高校近几年录取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横向及纵向的比较,并对自己的高考成绩进行客观的分析,结合自己的特点、志向进行慎重的决策。

  热门冷门。由于社会发展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一,一些专业相对于另外的专业来说,毕业生将来的就业机会多一些,或者是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方面都强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这样就在高校专业中有了了冷门与热门之分,即使是你达到了某个学校的投档线,如果专业选报得不好,也有可能考不上这个学校。在同一个学校中,各专业的录取平均分数相差悬殊(最高与最低可能相差很大,甚至超过100分)。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在专业和学校选择上做出一定的取舍。如果钟情于某个专业,而自己的成绩又上不了好学校的这个专业,就得考虑稍差的学校;如果钟情于某个学校,专业方面就可以考虑得少一些。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有放弃一方面的心理准备和决定。

  上线落选实际上指两种情况:一是指某考生的高考总分达到了相应批次的录取线,但这个批次录取结束时,并没有被任何高校录取;二是指某考生的高考总分达到了自己的第一志愿高校的投档线,档案已经投到这所高校,但经学校审档比较后认为不宜录取,又予以退档。由于相对于录取线、投档线的"上线考生"人数都比实际录取的新生多出20%左右,所以每所高校录取完毕时,都可能有少量已经投档的考生会被退档;一个地方每一批次录取完毕后,也总有一些高考总分超出录取线的考生不能被录取。

  "上线落选"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政策性落选。划线时要保持线上考生数略多于计划招生数,部分刚上线的考生可能因招生计划完成而未能录取;②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投档线太高,各志愿之间的"梯度"太小,又没填服从调配志愿,最后各志愿都落空,由于没有机会投档而落选;③没有报服从志愿,或者虽然填了服从志愿但实际可调配的机会少,以致最后无法投档、录取;④不注意避开"限报专业",因身体条件受限而落选;⑤总分达到投档线但相关科目成绩低,虽然已经向志愿院校投档但按规定学校不能录取。

  那么,结合本书所提供的数据以及考生、家长或中学收集到的其他的信息,考生应如何填报志愿呢?应当遵循哪些必要的原则呢?又怎样方可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呢?

  首先,要确立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和杜绝期望值过高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家长存在着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倾向,心中的理想志愿超出孩子所能达到的水平。如果带着这种思想去填报志愿,往往会增加考生报考的风险。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因望子成龙的愿望,而以自己过高的期望值代替考生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考生的水平,根据考生的实际水平去选择学校和专业,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不顾自己情况一味挤报名牌大学。

  其次,注重搜集、整理、分析高考资讯和招生信息,给孩子提供参考。有条件的话,应该多关注高考资讯方面的杂志、报纸,以及网上的信息,还可以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对高考招生的相关政策,一定要认真研读、分析、吃透精神,给孩子填报志愿提供有益的参考。

  再次,多和孩子交流和沟通,但不包办。考生填报志愿,是全家人的大事,家长和考生要多交流和沟通。家长要以友善的态度、商量的语气、摆事实、讲道理,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千万不要替孩子包办,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以免将来后悔。

  考生面对全国上千所院校,往往不知道如何进行选择。对此,编者以为选择学校要注意以下几个参考因素:

  1.学生的高考成绩。考生的分数是录取的最关键的因素。考生选择学校,要在自己的分数能够达到的一类学校进行选择。对于分数在一本线以上的考生,如果在省(区、市)内名列前茅,就可以考虑报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一类的名校;如果成绩比较优秀,超出当地一本线几十分以上,可以考虑报考其他的名牌大学;如果分数超出当地一本线不多或者刚刚达到一本线,可以报考比较冷门的一本院校。对于分数没有达到一本线的考生,主要是填报好本二批或本三批院校。填报的原则和第一批差不多。上述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报考的同时,还要注意填报好下一批次的志愿,这样才能够做到"双保险"。

  2.学校的招生让划。中央部委直属的重点大学,一般是在全国范围内招生,但是不同地区,投放的招生计划也不一样。有的学校投放计划比较均衡,主要依据当地考生的数量和往年生源情况投放汁划。有的学校有历史上形成的生源重点地区,不太考虑考生的数量。地方院校计划大多投放在本省,在全国跨省招生的计划投放不太多。但是,有一点是比较肯定的,那就是不管哪一类的高校,在高校所在地投放的计划一般都要比其他地区多,有的甚至达到50%以上。因此,报考本地区的学校或者在本地区招生计划较多的学校,录取分数一般会低一些。

  3、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一般来讲,一个大学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在社会上以及广大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都是比较稳定的。大多数学校的录取分数也是比较稳定的。参考学校录取分数线,一要结合学校的历年招生计划,二要结合本地历年一、二、三本线,三要注意考虑大小年的因素。

  4.地域因素:象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高校云集,且不少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当然是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但是,这些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着实也令人望而生畏。因此,若非拔尖的学生,报考京、沪名校一定要慎重。同样的分数,如果避开京、沪等热点地区,可以上一本院校;如果报考京、沪地区高校,也许只能上一个二本批次的普通本科院校。因此,根据自己的分数情况,在填报志愿时应注意考虑地域因素,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命中率。

  根据统计,一本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被录取考生的95%以上,二本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被录取考生的85%以上,由此可见第一志愿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分数、志趣、学科偏向、身体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是填好志愿的重中之重。不论是第一批,还是第二、三批,都是一样的。对于成绩稳定,发挥出色的考生,第一志愿可以适当超前,免得后悔;对于平时成绩起伏较大,估分时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考生以及复读生,建议报考第一志愿可以适当保守一些。

  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招生目录专业约2500多个,考生在填报之前,首先要注意多搜集资料,多注意政策性变化以及院校专业调整的信息,对所报专业的内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切勿望文生义。比如,有的考生认为政治学专业就是培养中学政治老师的,应用数学专业就是培养中学数学老师的,等等。望文生义不只是闹笑话,而且对自己的志愿填报将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

  选择专业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专业不能盲目赶时髦,一味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因为所谓的热门专业往往报考的人多,导致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从而增加报考的风险;另外,冷门热门是不断变化的,常常是有的专业在报考时还是热门,到毕业时就成了冷门。因此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学科取向、性格类型、兴趣爱好,综合自己的成绩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选择的专业有兴趣,才有可能学好。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名牌高校2001级一个学生,非常喜欢中文,并经常发表一点短文。高考时,被录取到中文专业,但由于当时中国刚加入WTO,经济类专业非常火爆,而他父亲也是生意人,于是提出各种理由,非要转到经济类专业,最终被学校批准了。现在呢,由于他数学基础不好,学起来比较吃力,甚至考试不及格,对学习失去了热情和信心。

  另外,热门专业往往是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今天的热门专业四年之后就有可能成了冷门,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所以,选择专业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热门,更重要的是考虑将来的发展、兴趣和爱好。

  二是要考虑学校师资力量。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强势学科,同时又都有弱势学科,如果能够考取一个自己喜欢、师资力量又强的专业,那么即使学校的名气不是很大,也是值得的。

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提供高考填报志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录取、历年高考分数线、高考政策、高考招生计划、福建高考招生、补录、扩招、高考计划外招生、福建高考、高考招生信息、高考试卷答案、高考试题、全国高校信息查询等各项服务。http://www.555edu.com/

  • 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考生健康申明卡及安全考试承诺书
    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考生健康申明卡及安全考试承诺书 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考生健康申明卡及安全考试承诺书 2022-11-10
  • 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考生须知
    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考生须知 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将于2022年11月21日-11月28日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为确保考生顺利参加考试,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鉴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考试防疫要求将按疫情变化适时调整,请密切关注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和福建师范大学考点的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考试防疫要求,遵守考试防疫规定。同时,请考生积极配合学校或当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做好考前健康情况摸排工作,如实填报目前居住地、身体健康情况等信息。 2022-11-10
  • 《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考类别和考试说明》公布
    《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考类别和考试说明》公布 为做好我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人才选拔质量,省教育厅对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招考类别和考试科目进行了调整,并组织编写《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说明》,现予以公布。 自2023年起,我省专升本考试按调整后的《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考类别及考试科目表》执行,《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说明》作为考试招生的命题依据。 2022-11-07
  • 福州考区2022年成人高考有关事项公告(三)
    福州考区2022年成人高考有关事项公告(三) 福州考区考生: 根据福州疫情防控形势,现对本次考试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请尚未重新打印准考证的考生,即时凭账号、密码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自行打印准考证,以免影响正常考试。 2022-11-04
进入招考公示首页
  • 广东海洋大学专业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
    广东海洋大学专业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动专业)是广东海洋大学最早开办的本科生专业之一,能动专业制冷方向是华南地区最早开设的学校,于1977年就开始招收本科生。2015年度获广东省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016年度能动专业进入一本招生,2016年度在广东海洋大学本科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通过教育部审核性评估,2019年进入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培育项目。2019年与台湾海洋大学开展3+1合作办学,2022年向教育部高等教学评估中心提交工程认证申请获得受理,2022年能动专业获得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能动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人,实验教师5人,专职辅导员4人,外籍海外兼职教授2人,并拥有企业界校外指导教师10余名。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4人。 2023-09-18
  • 南京邮电大学专业介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南京邮电大学专业介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南京邮电大学专业介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023-10-13
  • 中北大学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介绍
    中北大学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介绍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具有国家行业需求的鲜明特色和完善的培养体系,培养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应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及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设计、开发、集成应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设备的现场应用、安装、调试、维护与运行管理能力,从事轨道交通通信及信号设备的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24-09-26
  • 山东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
    山东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知识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024-11-01
进入专业介绍首页
  • 高考生大专没有录取怎么补救?
    高考生大专没有录取怎么补救? 高考并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勇敢地面对挑战,坚定地走下去,你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高考生大专没有录取怎么补救? 2023-09-08
  • 高考失败了要不要复读?
    高考失败了要不要复读? 当高考成绩公布后必然有很多的学生和家长感到高兴,因为学生考到了满意的成绩。然而也会有一部分学生的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高考失败了,因此这些学生和家长就会去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去复读一年。那么下面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2023-10-12
  • 福建省的独立院校的排名情况怎么样?
    福建省的独立院校的排名情况怎么样? 今年的高考已接近尾声,有的同学想报考独立院校,独立学院又叫“二级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福建省的独立院校的排名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2023-06-13
  • 福建资源环境类高职院校在全国排名如何?
    福建资源环境类高职院校在全国排名如何? 四季奔波为高考,五福临门捷报传。相信同学们此刻早查到高考分数,考得好的同学不要骄傲,考得不太好的同学也不必悲痛,因为福建的资源环境类高职院校会为你敞开温暖的怀抱,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福建资源环境类的院校,希望可以帮助面对院校挑选踌躇不前的你。 2024-06-26
进入招生章程首页
  • 2024福建高考语文真题(新高考I卷)
    2024福建高考语文真题(新高考I卷) 2024年福建高考语文已于6月7日结束,福建高考语文采用的是全国新高考I卷,考试真题与答案已经公布,考生可以通过查阅真题和答案,了解自己的考试情况,为接下来的备考和志愿填报做好准备。更多高考资讯、高校最新政策、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志愿填报等信息,请关注福建高考网。 2024-06-08
  • 2024福建高考数学真题(新高考I卷)
    2024福建高考数学真题(新高考I卷) 2024年福建高考数学已于6月7日结束,福建高考数学采用的是全国新高考I卷,考试真题与答案已经公布,考生可以通过查阅真题和答案,了解自己的考试情况,为接下来的备考和志愿填报做好准备。更多高考资讯、高校最新政策、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志愿填报等信息,请关注福建高考网。 2024-06-08
  • 2024福建高考英语真题(新高考I卷)
    2024福建高考英语真题(新高考I卷) 2024年福建高考将于6月7日至9日举行,福建高考英语采用的是全国新高考I卷。福建高考平台将在考后第一时间公布考试真题与答案,请持续关注!最后福建高考平台在此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2024-06-08
  • 2024福建高考物理真题
    2024福建高考物理真题 2024年福建高考物理已于6月8日结束,福建高考物理采用的是福建卷,考试真题与答案已经公布,考生可以通过查阅真题和答案,了解自己的考试情况,为接下来的备考和志愿填报做好准备。更多高考资讯、高校最新政策、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志愿填报等信息,请关注福建高考网。 2024-06-08
进入高考真题首页
  • 2020年福建省高考各类各批次投档比例
    2020年福建省高考各类各批次投档比例 实行梯度志愿投档的高校:其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军队院校区分性别,原则上按招生计划数的110%投档。如有多名考生文考总分加上政策性加分均为报考院校最低投档分、且符合学校调档要求,则不受 2020-07-24
  • 文史、理工类降分录取政策
    文史、理工类降分录取政策 本科批按照本科批录取控制分数线招生的专业,原则上不降分录取。其中,安排在本科提前批录取的航海类、公安类、司法类院校(专业),征求志愿录取后生源仍不足的,经批准,可在本科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含20分, 2020-07-24
  • 2020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实施办法
    2020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实施办法 各市、县(区)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9〕4号)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特殊类型 2020-07-23
  • 厦门医学院2019年高考录取规则
    厦门医学院2019年高考录取规则 【录取原则】1、学校招生录取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开选拔、公正透明、择优录取”的原则。2、学校招生录取工作遵循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和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制定关于2019年普通高考招生录 2019-06-05
进入高考政策首页
进入录取查询首页
进入就业情况首页
今讲高考升学

账号密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