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志愿
西北大学招生办 程婉
不管是平行志愿还是传统志愿,填报志愿首先要考虑怎样选学校。但选择学校要考虑哪些因素、避免哪些误区——
考生填报的志愿是招生管理部门网上投档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因此,填报志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每年总会有许多考生因为在填报志愿时,选择的院校不合适而落榜。从表面上来看,是因为这些落榜考生在选择院校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但究其实质,是因为他们在选择院校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考生在选择院校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重要因素。
一、客观分析,三大要素定乾坤
1.了解学校位居第一位
每年新生入学后,许多院校都会有一部分新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后,发现就读的学校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学校,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了解学校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做的首要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准备工作。
考生在了解学校时,需要全面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综合实力、优势专业、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等信息,只有那些符合考生的专业志向、录取分数档次的院校才是适合考生填报的院校。
具体来说,比如有些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注重技术应用与创新,有些院校则注重理论研究与发展;有些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具备厚实的学术实力、科研技术水平,并且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多年来录取分数较高;有些综合实力较弱的院校,虽然知名度低,但是可能会有一些特色专业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并且在行业内有很高的认可度和信誉度,这些院校不仅多年来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而且会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就业发展等有很大帮助;有些院校的专业博、硕士点较多,学生在本校获得完整高等教育的机会就多;有的院校专业博、硕士点较少,对于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来说,在本校深造的机会也相应较少,学生想继续深造就得考虑去外校就读,必须舍近求远。因此,考生在选择学校时,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全面了解院校的这些信息,只有这样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2.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学校
目前,考生填报志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考前填报志愿如北京和上海(5月中旬就已填报志愿,在此不再赘述),一种是考后估分填报志愿,还有一种是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无论是哪种填报志愿方式,都必须以考生的分数为基础,认真选择院校。
对考后估分的考生而言,如果考生对自己的分数有了较为准确的判断,填报志愿时就会有针对性地选择院校。大致上来说,估分较高的考生可以考虑填报知名院校,中等分数的考生选择学校时,尽量考虑近年来录取分数适中且平稳的院校,依此类推。而考后知分报志愿的方式从直观上比较好把握,但是由于高校录取情况是随着考生志愿填报情况而动态变化:报考人数多的院校,录取分数有可能会提高,反之亦然。因此,考生如何使自己的分数在录取中提高优胜几率,成为填报志愿的主要目标。
具体操作来看,考生需要做好分数定位、目标院校选择两方面工作。此时,由于考生能够已经比较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分数情况,所以,在填报志愿时需要做的最主要的工作是选定目标院校。一般来说,选择目标院校时,要看该院校往年(3~5年)的录取分数高出相应批次省控线的差值,如果考生的高考分数高于相应批次省控线的差值大于院校以往所有的差值,那么以考生的实力报考该校应该是比较稳妥的,反之,则有一定风险。
3.院校所处的地域
考生填报志愿时,院校所处的地域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从生活方面来看,大多数考生在选择院校时,都必须面临是否远离家乡这一现实问题。如果选择就近求学,生活相对便利,未来就业也相对容易并方便照应家人。如果选择异地求学,就得考虑个人是否能适应院校所处地域的生活环境,包括交通、气候、饮食等方面。因为,大学生活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将成为考生独立生活的开端。
从报考策略来看,不同地域的院校在招生政策、录取分数上会有较大差异,如果考生在选择院校时,能巧妙利用这一“落差”,可能会对考生的录取增加一定的砝码。院校地域不同,报考情况也存在巨大差异。多年来,考生报考志愿有一个大趋势,即大多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部分考生主要选择离家近的院校,另一部分考生重点选择沿海或经济发达地区,这是全国的普遍现象。尤其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最为突出。这些地区,由于报考人数众多,院校的录取分数相应地“水涨船高”,分数竞争更激烈。办学水平接近的两所院校,可能仅仅由于地理位置不同,两所院校的录取分数可能会有很大差距。以2004年河北省本科一批为例,在文史类招生院校中,有两所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相近的高校,一所高校地处西北地区,其调档线为600分,另一所高校地处沿海地区,其调档线为621分,产生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地理位置的差异。
因此,有专家建议:当考生在竞争热门地域名牌大学的实力不足时,选择上地域位置稍偏的名牌大学应该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有些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某些地区生源不足时,其录取分数也相对较低。
二、别让“误区”撞了腰
1.只看院校“排名”
近年来,某些机构会推出各类型的“大学排行榜”,这类排行榜由于其直观、明了的特点,使得它们成为一些考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是,目前国内机构发布的这些“大学排行榜”,由于其权威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评价操作过程的规范性等方面不统一的客观现实,会造成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的排行榜里,其排名呈现巨大差异的现象,这就使排行榜对考生填报志愿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另外,不同的大学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策略、学科发展规划,而缺乏科学、不规范管理的“大学排行榜”以自定的标准,对大学进行统一的划分,这不能全面反映每一所大学的特色与优势,对于考生填报志愿来说,也可能会影响考生选报更适合自己的院校。
所以,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多方面了解院校的综合实力,包括院校发展历史、学术动态、特色专业等信息。有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咨询学校招生办的老师,对学校整体情况、专业设置、招生政策、近年录取分数等信息有全面细致的掌握,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填报志愿。填报院校志愿时,一定要客观冷静地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要脱离自己的分数、兴趣爱好等客观现实,而完全依照大学排名来决定高考志愿。
2. 以院校计划多少论志愿
考生填报志愿时,都会十分关注各个院校的招生计划数、专业招生计划数。面对专业相同但是招生计划数不同的院校时,考生从主观上都会青睐专业计划数多的院校。从表面上来看,招生计划多的院校意味着录取人数多,录取的几率可能就会大些。但是在实际录取过程中,考生被录取的几率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招生计划数的多少,决定性的因素还是考生的分数和志愿。
任何时期,总会有部分专业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广大考生填报志愿的“热门”专业,院校受社会需求量增加这一趋势的影响,都会通过加强这类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加大实验设备投入等方面工作,来扩大“热门”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最直接的就是通过增加招生计划数来达到吸引优质生源的目的。但是,招生计划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每位考生被录取的几率就增大了。由于这类专业的“高温”,肯定会吸引大量分数较高的考生填报,从而使这类专业录取分数提高。对于分数不具有较大竞争力的考生来说,诱人的招生计划数不一定能增加自己被院校录取的几率。所以,对于每位考生来说,不能一味地追着招生计划数跑,还是要多方面了解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依照自己的分数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分数的院校,这样才能增强自己分数的竞争力,从而尽可能地达到在录取过程中胜出的目的。
3.单凭名称选院校
国内大部分院校名称从一定程度上能呈现其学校专业发展优势或主要专业领域,但也不是所有高校的名称都能反映其学校专业特色和综合实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绝对不能从院校名称上凭空想象院校,特别是不能“望文生义”来定义一所院校。
每 所院校都有着自身不同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许多院校在多年的发展变化中,可能会因为自身办学层次的提高、专业领域的拓展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换学校名称。而许多院校更换后的名称与之前的名称差异较大,有的可能已“面目全非”,无法反映学校原有的优势与特色。而且,很多高校为了有个响亮的名称,都会频繁使用一些极具吸引力的名词,例如,“科技”“工业”“经济”等。这些名称已经不仅不能反映院校原有的面貌,对于考生填报志愿来说,还会产生混淆视听的影响,使考生不能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造成误打误撞的局面。因此,考生填报志愿时,最好要多长个心眼,不能被好听的“名字”给迷惑,要详细了解你有填报意向院校的详细情况,包括学校的历史沿革、科研实力、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在全面了解院校情况的基础上,再谨慎报考。
虽然,高考填报志愿不是考生们未来发展道路的最后选择,但它肯定是考生未来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大选择。希望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慎之又慎,走好这关键的一步,进入理想的大学学习。
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提供高考填报志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录取、历年高考分数线、高考政策、高考招生计划、福建高考招生、补录、扩招、高考计划外招生、福建高考、高考招生信息、高考试卷答案、高考试题、全国高校信息查询等各项服务。http:、、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