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书连
大学评价以及由大学评价产生的大学排行榜,汇集大量数据,集中体现了大学各项办学指标的优劣,是社会各界特别是考生、考生家长全面了解大学综合实力、各
专业实力、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毕业生质量等主要办学指标的快速通道。利用大学排行榜报考大学,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处理大量的信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大学排行榜为高考生提供了全面了解大学的快速通道
通常,一个比较完善的、基本满足考生和家长需要的大学排行榜,应该包括大学综合排名、各学科门类排名、各本科
专业排名、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名、本科毕业生质量排名等项指标。只有这样的大学排行榜,才能使考生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个大学的综合实力、教师水平,又可以了解大学不同学科、不同
专业的水平,便于考生和家长决策。我在21年前开始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研究,恰好向社会提供了符合以上要求的大学排行榜。这就是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书名是《挑大学选
专业—高考
志愿填报指南》一书。书中将我国
普通本科大学的综合实力排名、各学科、各
专业排名、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名、教师绩效排名、新生入学质量排名、本科生毕业质量排名等,清晰地展现在考生面前,供考生和考生家长从多个视角观察大学、选择大学。考生和家长通过这本书可以很快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大学和
专业的基本情况,便于从容挑选自己喜欢的大学和
专业。
不过,大学排行榜不是万能的。考生和家长除了参考大学排行榜和学科、
专业排名、教师学术水平排名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和方式,全面了解感兴趣的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最后再结合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选择最适合自身实际需要学校和
专业。
二、不同层次的大学是考生择校的基本出发点
如何判断学校的实力?怎样填报高考志愿?这些问题很复杂。不过大学排行榜已经给考生提供了不同层次大学的信息,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分层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
第一个层次包括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中国一流大学。
2013年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准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居全国大学前25名。2、教师绩效(教学科研效率)居全国大学前25名。3、本科毕业生质量居全国大学前25名。
从上述标准可以看到,在中国700多所本科大学中,能进入中国一流大学是很难的,必须有足够优秀的教师和足够优秀的管理水平才能在严格的筛选中胜出。2013年有19大学在竞争中进入中国一流大学。依次是: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19所中国一流大学包括了上个世纪末国家确定的9所优先发展的大学。这9所大学是: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余10所大学全部是研究型大学、
985工程大学。
考生被上述19所大学
录取,理论上将受到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其中位于
北京的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位于杭州的
浙江大学,位于
上海的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位于南京的
南京大学,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无论哪项指标都居全国大学前列,应该是考生的首选。但是很明显,报考这6所学校特别是报考清华、北大的考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实力,而仅就本科生培养质量来看,这19所大学都是非常优秀的。因此,
分数略低一点的考生,应争取被其他中国一流大学
录取。特别是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于地处祖国西部和北部,
录取分数线与其他一流大学相比,通常会低一些。报考西安交大和哈工大,考生可以以较低的
分数得到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中国农业大学由于行业的原因,
录取分数线在一流大学中也比较低,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正是进入中国一流大学、接受最好的本科教育的绝佳机会。
第二个层次包括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其余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脊梁。科研实力是教学实力的保障,科研实力强的大学往往在教师素质、课程设置、学术风气上都十分优秀。2013年全国共有36所研究型大学。36所研究型大学占被评价的704所
高校总数的5.11%,博士生导师数量占54.24%,师资数量占13.92%,培养的博士生占全国
高校总数的60.53%,硕士生占31.86%。
36所研究型大学中,有19所已经入选中国一流大学,其余17所依次是:武汉大学、
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中南大学、
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重庆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
这里要谈一谈研究型大学与
985工程大学的关系。研究型大学是按各大学的科研实力确定的,即科研实力居中国大学前5%。按此方法确定的研究型大学必定是中国科研成果最多、学术水平最高的大学。2013年大学排行榜中共有36所研究型大学。
985工程大学是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的指导思想确定的。按此方法确定的
985工程大学理论上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资金投入最多、各项政策最优惠的大学。先后进入
985工程的普通
高校共有38所。不过本书的研究型大学和
985工程大学并不完全重合,因为资金投入最多、各项政策最优惠的大学不一定是科研成果最多、学术水平最高的大学。还因为
985工程大学的遴选要照顾到地区平衡、行业平衡等问题,而且到目前为止都是终身制。在201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有33所
985工程大学入选研究型大学。另外5所
985工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没有入选研究型大学。有3所非
985工程大学入选研究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这3所大学都是
211工程大学。
综上所述,研究型大学是严格按科研实力选出的,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学术水平最高、因此综合实力也更优秀的大学。考生如果没有机会进入第一个层次的19所中国一流大学大学,那么第二层次的17所研究型大学也是很好的选择。
第三个层次是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研究教学型大学,其中包括大部分
211工程大学。
《中国大学评价》的研究教学型大学也是按各大学的科研实力确定的,其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仅次于研究型大学。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共有106所研究教学型大学。
211工程是国家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而进行的战略部署。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国陆续有112所普通
高校、3所军事
院校入选
211工程大学(包括
985工程大学)。112所普通
高校211工程大学中,有36所入选研究型大学,60所入选的研究教学型大学,共计96所。还有16所
211工程大学没有达到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大学的标准。
研究教学型大学分为研教1型和研教2型两种,研教1型培养的研究生的平均学术水平高于研教2型。
在这一个层次的选择中,要注意挑选教师水平高、教师绩效高的大学。
106所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具体名单见本书第二章第二节。
考生填报一本志愿的学校,基本上应在以上三个层次之中。
第四个层次是201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共有176所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按照各大学的科研实力,排在研究教学型之后的一些大学。16所没有进入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的
211工程大学中,有15所进入教学研究型大学。
教学研究型大学前面标有教研1型的大学,是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结果为优秀的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前面标有教研2型的大学,是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结果是良好或合格的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前面标有教研型的大学,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大学。
教研1型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通常高于教研2型大学。考生在这个层次上选择学校时,原则上应报考教研1型的大学。不过,千万不要忘了优先选择这一层次教师学术水平高的大学。
第五个层次是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教学型大学。
在《中国大学评价》中,未入选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校是教学型大学。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共有386所教学型大学。
教学型大学前面标有教学1型的大学,是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结果为优秀的大学。教学型大学前面标有教学2型的大学,是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结果不是优秀的大学。教学型大学前面标有教学型的大学,是截至2007年底还没有接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大学。
考生在第五个层次上应注意报考这一层次教师学术水平高的大学。并且注意报考本科教学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大学,也就是教学1型的大学。
如上所述,本科教学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大学,平均教学水平高于本科教学评估结果为良好或合格的大学。不过,由于评估时间、评估人员、评估方法、评估指标等方面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不排除个别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大学实际教学水平低于结果不是优秀的大学,反之亦然。解决的方法就是寻找这一层次教师学术水平高的学校。
考生报考时,二本志愿一般可以圈定在四、五两个层次中的教师学术水平高、一些本科
专业排名靠前、本科教学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大学,特别要注意这些学校的强势学科和
专业。第三个层次中也有一些二本学校,能够选择第三个层次中的二本学校当然更好。
三、
独立学院的选择
教育部2008年2月发布的《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对
独立学院作了明确定义:“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
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
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我国第一个
独立学院是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建于1999年7月。由
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共同发起创办。截止2008年,全国共有322所
独立学院,在校本科生193万人,占当年全国普通
高校在校本科生1055万人的18.32%。2008年以后,各地陆续新增
独立学院和一些
独立学院转制为独立法人的本科
院校,目前全国有
独立学院300所左右。
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平均受教育水平不可缺少的部分。经过多年发展,很多
独立学院不但能培养出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而且能与其他学校合作联合培养出硕士毕业生。有些
独立学院,例如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已经具备独立培养硕士生的教学科研水平。当然,
独立学院的发展并不均衡,有些
独立学院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已被停办。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
独立学院呢?
1、首先选择2013中国高水平
独立学院。
2013年中国高水平
独立学院的标准是:在中国
独立学院评价中,满足以下4项条件中至少3项的教学研究型
独立学院:(1)本科毕业生质量居全国
独立学院前25名。(2)教师创新能力居全国
独立学院前25名。(3)教师绩效居全国
独立学院前25名。(4)已经与其他大学联合培养出硕士毕业生。
从上述标准可以看出,入选中国高水平
独立学院难度是很大的。按此标准,2013年只有9所学校入选中国高水平
独立学院。依次是: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能进入这9所学校学习,将受到中国最好的
独立学院教育。其中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等7所学校,综合实力均居中国
独立学院前10名,可以说是优秀而强大。
2、其次选择教师创新能力强、新生质量高的学校。
中国有句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国本科学制4年,在4年时间里,每天给学生讲课的教师的水平、以及每日朝夕相处的同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因此,应尽量选择教师创新能力在A++、A+、A、B+、B级,生源质量也在A++、A+、A、B+、B级的学校。尽量避免E+和E级的学校。
3、再次选择二本
招生的学校或
专业。
大多数
独立学院都是三本
招生,少数
独立学院二本
招生,也有些
独立学院某些
专业二本
招生、某些
专业三本
招生。
填报志愿时,如果
分数线已经达到二本
录取线,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未能被普通
高校录取,此时可以选择
独立学院的二本
专业。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周围小环境的同学学习
成绩比较好。
4、选择母体学校排名靠前的本科
专业。
每所
独立学院都有母体学校支撑。通常母体学校排名靠前的
专业,在
独立学院中也有不错的表现。特别是有些
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在同一个校区,资源、教师均共用。考生
填报志愿时,应选择母体学校排名靠前的本科
专业。
四、学校与
专业的决断
大学排行榜给出的通常是学校综合实力的排行,但是排在前面的名校不一定所有
专业都强,许多排名靠后的大学也有一些
专业是A等的。在选学校与选
专业之间,不少考生感到困惑。
一般来说,在本科阶段,学校比
专业重要。好的大学,如中国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
985工程大学、
211工程大学,省部共建大学。一般来说,国家给予这些学校的支持力度大、办学基础设施好、名师多、学习氛围好、发展机会也多(如
考研究生和出国学习都有优势)。对于计划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考生,大学毕业后到了工作单位,人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是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很多人甚至以此判断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对于今后想读研深造的考生,选择好的学校更为重要。当前,很多学校招收研究生是要看“出身”的,看你的本科是在哪一类学校读的。有些学校招收研究生甚至到了非
985工程大学的本科生不要的地步。对于还没有确定人生终极目标的考生,本科阶段的
专业不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好的学校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总而言之,对于大多数高考考生来讲,选择好的学校应该比选择好的
专业优先。
不过,对于已经确定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决心要在某个
专业领域发展的考生来讲,则应首先考虑选择
专业,当然这是指A++级、A+级、A级本科
专业。这类最优秀的本科
专业,一般都是各个大学集中资金建设的学科,通常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一流的师资和科研条件,在国内同行业内有成就的校友多,在国际交往上也比较活跃,能够为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提供资源。《挑大学选
专业—2013高考
志愿填报指南》一书对全国704所大学的258个本科
专业做了排名,有明确
专业方向的考生,要注意选择其中的A++级、A+级、A级本科
专业。有些学校虽然不是研究型大学,不是
985工程大学,甚至不是
211工程大学,但有自己立校的特色学科。这些特色学科有不少是A级或以上的,甚至有全国排名第一的
专业。对于已经确定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决心在某个
专业方向发展的考生,如果你最喜欢的
专业在上述大学,则应报考这些学校。
五、城市与学校的思索
学校的地理位置是考生及家长的另一个关注点。通常情况下,
北京、
上海等大城市对考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而不知名的较小的城市则吸引力不大。
一般来讲,大城市具有如下优势:环境好、大学和科研机构多、休闲娱乐场所多、交流机会多、各类信息多,特别是大城市容量大,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多。所以位于大城市的学校对考生是最有吸引力的,同样也会有更激烈的竞争。
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的地理位置较好的
北京、
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是值得考生前往的。但是上述城市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好,其中有些大学也就一般,考生不应该为了去一个大城市而放弃一所好的大学,毕竟高考是考大学而不是考城市。好的学校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前途,仅仅去一个大城市却未必意味着更多的机遇。有些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填报高考志愿时,不是报大学,而是报城市,管他什么学校,只要在
北京、
上海就行。这可能是为了向别人说起来“有面子”,孩子在
北京、
上海读书,似乎就有出息了。这与现在有的家长送孩子到国外读书一样,不管什么大学,只要能出国就行。其实现在的社会,是讲竞争实力的社会,要的是真才实学,考生能否学到知识,增强实力,今后能否有大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能否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或好的
专业,而不是能不能去一个大城市。对于大学生来说,校园小环境的影响力远远大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力。在一个学术水平低的大学读书,无论在哪个城市,所受的教育都不如学术水平高的大学。
因此,在实力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大学之间,应该优先选择大城市。但在实力有明显差距的学校之间,考生应该选择较好的学校。
就城市的选择来说,只要是直辖市、
高校多的省会城市,以及
高校较多的计划单列市,大部分都有比较好的办学条件,不一定非选择繁华的、地理位置好的特大都市。即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会也有不少好大学,例如
黑龙江哈尔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四川成都的
四川大学,
重庆市的
重庆大学,甘肃兰州的兰州大学等。上述7所
高校,都是集研究型大学、
985工程大学于一身的优秀
高校。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还是中国一流大学,是国家优先发展的9所大学中的2所。
对有些学生而言,身处相对小一些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少一些喧嚣繁华,有时学习氛围反而更好,更有利于学生安心读书。教育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小一些的城市消费水平低,还能够节省生活、学习费用,降低教育投资的成本。
不过,对于非直辖市、非省会城市、非计划单列市的大学,考生报考时还应该慎重考虑。从未来发展前途来说,地理位置较差的学校,应优先考虑其中的研究教学型大学、
211工程大学,或者这些学校的A级或以上本科
专业。
城市选择确实是就业时应该着重考虑的因素,但不是择校时第一位考虑的因素。高考时,是在全国范围内择校;毕业时,则是在全国范围内择业。既然高考都敢报考外地的大学,四年后毕业年长四岁,还怕在外地找不到工作吗?
六、热门与冷门的选择
现在很多家长和考生在
填报志愿的时候,主要以就业为指导方向,很看重所学的
专业在毕业后好不好找工作,都愿意报考“好就业”的
专业。通常,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就业率高的
专业人满为患,这类
专业称为热门
专业;而毕业后不容易找到工作、就业率低的
专业门庭冷落,这类
专业称为冷门
专业。
考生报考热门
专业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尽量报考开设该热门
专业时间比较长的学校,避开刚开设该热门
专业的学校。这是因为热门
专业生源多,各大学都有临时开设热门
专业的动机。有师资力量要上,没有师资力量、凑师资力量也要上。这使得一些学校新开设的热门
专业缺乏足够的师资,是个“空架子”,学生到这类学校的热门
专业学习,很难得到系统的
专业训练。
2、尽量报考热门
专业等级在C+级以上的学校。在《挑大学选
专业—2013高考
志愿填报指南》中,可以查到每个大学的每个
专业在全国大学中的等级。
专业等级分为A++、A+、A、B+、B、C+、C、D+、D、E+、E,共5等11个级。A++级学术水平最高,E等学术水平最低。报考热门
专业时,应尽量报考等级在C+级以上的学校,尽量避开等级为E等的学校。
3、考生应注意,热门
专业只是在一段时间内的热门
专业。例如,报考时该
专业人才缺乏,是热门
专业,因此有很多大学争相开设该
专业,可是四年之后考生毕业时,可能就有大量同
专业的竞争者,就不再具备“热门
专业”的优势了。因此,考生报考热门
专业,还要注意了解该
专业的人才缺口,如果缺口不大就应慎重了。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考生应该选择冷门
专业。例如:考生很向往某所大学,对
专业没有太多要求,此时报考该大学的冷门
专业,就可以以较低的
分数录取到自己向往的大学。又例如,毕业后想参加公务员考试,今后当公务员,那么好的大学招牌远远比
专业重要,选择这类大学的冷门
专业,以较低的
分数考取一所好大学,不失为好的策略。
考生选择冷热门
专业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正如前面提到过的,热门
专业可能因为扩招而不再“热”,有些
专业现在是冷门
专业,但是由于很多大学压缩该类
专业的
招生人数,四年之后考生毕业时,可能就不是冷门
专业了。因此,报考冷门
专业时,也要注意了解一下该
专业的人才过剩程度,如果过剩不大则不必太担心日后的“冷门”。另外,冷门
专业是各大学
招生少的
专业,相对而言,师资力量就更有保证。被
录取到冷门
专业,通常能得到比较好的系统的
专业训练。因此,考生与其报考竞争激烈的热门
专业,倒不如选择一个人才过剩不大的冷门
专业。
2、考生特别应注意,通常本科阶段学校比
专业更重要。不能为了选择热门
专业而降低了报考学校的层次。有的考生为了能上热门
专业,宁可放弃研究型大学,还有的放弃被本科学校
录取的机会,选择热门
专业的
专科学校,这样就降低了报考学校的层次。降低学校层次实际上是降低了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文化层次和竞争层次,对考生非常不利。
读大学可以看做家庭对人力资本进行的投资,挑选学校、学科和
专业,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考虑机会成本、考虑学生将来的发展,不可过多考虑眼前
专业的就业情况。
总之,大学排行榜是考生全面了解大学的快速通道,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地
填报志愿。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列出的五类学校的层次和主要办学指标的排名、等级,是考生选择大学和
专业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参考依据之一。此外,学校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直辖市、大部分省会城市、
高校较多的计划单列市,通常能对学校提供更好的支持。
(本文摘自武书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的《挑大学选
专业—2013高考
志愿填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