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71.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72.沧海横流:海水四处泛流。比喻时世动荡,社会动乱不安。沧海:大海。
73.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74.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75.曾经沧海:出自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76.察颜观色:观察对方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正:脸色;误:颜色)
77.差强人意:差:稍微地。原来意思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78.长治久安:国家长期太平、安定。(正:太平;误:治理)
79.尝鼎一膏:膏:切成块的肉,尝鼎中的一块肉而可知鼎中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80.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也指写作时要排除俗套,努力更新。
81.城下之盟:因敌军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了屈辱性的和约。
82.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正:塞住;误:充满)
83.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
84.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85.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86.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87.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88.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打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的方式不当,不能救人反而危及自己。
89.从谏如流: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90.从善如登:登:升高。顺从好的就像登高一样。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
91.错落有致:事物安排布置参差不齐而别有情趣。(正:情趣;误:景致)
D
92.大而化之:不是把大的化成小的,而是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93.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用法:偏正式;作宾语)
94.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表达群众的感情)
95.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多用于书面语)
96.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正:偏袒;误:党派)
97.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错:当仁不让的责任)
98.得陇望蜀:比喻人贪得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
99.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到达极高的境地)
100.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101.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102.雕虫小技: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偏正式,作主语、宾语)
103.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104.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样。
105.东涂西抹: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106.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107.独具慧眼:不可理解为只有一个眼,其实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
108.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09.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110.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