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支招
“偏才”更适合走这条路
记者从部分高校了解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内容千差万别,考试大多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品质和发展潜力,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
那么,究竟哪类学生走自主招生这条路更“保险”呢?老师们一致认为:两类学生比较适合———一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综合素质强的学生;二是在某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尤其是后者,他们高考的总分可能不会很高,但若有自主招生的加分就能获得更大机会。
华师附中每年均有超过20位学生考上北大,对此,该校高三级老师向考生支招,由于自主招生加分政策只对高考时以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学生有利,因此,考生在选择时一定要考虑以下原则:“是不是特别心仪某所高校(高考第一志愿也是该校)?现在的成绩是否已达到或者接近某所高校?”
华附老师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名额有限,真正能通过测试获得加分资格的学生凤毛麟角,即使获得加分资格,也还需要经过高考一关。“考生千万不能一拥而上,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冷静、理性地决定选择哪所高校。”
无必要牵扯过多精力
去年,有一些学生看到参与自主招生的学校和招生人数在增加,于是开始着手比较学校、准备简历等,准备报名应试,甚至有部分学生将大量精力转移到自主招生上,沉浸于“题海战术”中。
“笔试题目比高考要灵活很多,很多内容都和现实生活结合得很紧密,主要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这些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关键在于个人平时的积累和功底。”来自广东省实验中学的王老师也认为,各校考试题目每年都会更换,往年试题参考意义不大。
“往年,在自主招生中落选的部分考生情绪产生波动,影响了后面正常的高考复习。”王老师表示,从往年试题看,难度一般大于高考。另外,自主招生淘汰率很高,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风险也比较大。“对于时间紧张的高三学生来说,现在正处于高考复习的关键阶段,没有必要打乱原有的复习计划,更没必要参加培训班。”
王老师建议,一般学校向有关高等院校推荐的学生都是在学业成绩或在文体方面有特长的,对那些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不是太好,只是偶然在年级名列前茅的学生,老师一般是劝阻其报考的。因为这些学生能通过自主招生的可能性不大,到时不但耽误学习时间还会影响学习情绪,对高考不利。学校还会建议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要适当调整好心态,以正常高考复习为主,不要在应对自主招生考试上放过多精力。
自主招生
笔试题摘录
北京大学2009年考题:
根据“博雅塔前人博雅”对出下联。
语病改错。指出“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和“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中的语病。
清华大学2009年考题:从“酷”、“粉丝”、“小众化”、“媒体”等10个流行名词中选择5个,解释其含义。
复旦大学2009年考题:给出一张基因图谱,要求学生依图推断出一个家庭中哪几位会是色盲。
上海交通大学:列出不同排量汽车的税费变化表格,要求就燃油税费改革作出是否论断。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考题:根据《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和《王子复仇记》写一篇议论文。
兰州大学2008年考题:马路上的水泥为什么会出现裂缝?(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 陈学敏)
福建高考网温馨提示:以上便是关于“专家提醒:自主招生竞争激烈 不要耽误高考”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高考考试经验、高考考试技巧、高考考试心得等相关内容,请访问福建高考网【http://www.555edu.com/beikao/】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