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变化
1.此次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改革力度是空前的,具有革命性的。但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及小组合作式学习,挖掘学生学科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及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实现上述目标,课堂教学应凸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践过程。改编教材的呈现方式,变结论式教材为过程性教材。但教材中学科主体内容与框架没有颠覆性的改变。
2.新教材的内容变化表现在:与旧教材相比,各学科新增内容不多,属于局部调整,学科主体知识内容与框架没有根本性变化;分为必修与选修模块教材两个部分。选修教材的内容以旧教材原有内容为主体,也适当地增加了一些新内容,高考内容仍以必修教材为主体,将占到80—90%。更多的变化是原有知识在教材呈现过程、呈现方式、知识结构、编排体系上的变化。新教材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具体到语文、数学、外语,这三个科目的新旧教材内容编排等变化都比较大,但高考却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其中语文,无论旧高考还是新高考,都不是考教材中的死内容,而是考查理解和运用我们的母语——汉语的能力;数学,新教材很多选学内容是旧教材所没有的,但我们北京市明确排除了一些选修模块的内容,这样,新高考与旧高考的差别就不大了,但新高考对文科考生与理科考生的数学要求有明显差异,其中文科数学的要求比旧高考要低,而理科数学则基本与旧高考要求相同,某些方面可能稍有提高;高中阶段的外语本来就是打基础阶段,对外语的要求完全不能与对母语的要求相同,新旧高考应该变化不大。
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我们中学所学习的都是基础的、成熟的内容,不论教材如何变化,其基本内容是不变的,高考主要考查中学的主干知识和各项能力,新旧高考间的差别不可能太大(相比之下,化学和生物学科可能增加部分内容)。
文综三个学科中地理是文理兼备的学科,自然地理部分基本没有变化,还删减了一些内容。人文地理主要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增加了产业转移等少部分内容,高考考查变化不会太大;政治学科与现实结合紧密,增加的新内容不多,删减的内容不少,教材编写逻辑体系变化,淡化了学科或学术框架,凸显了学生生活逻辑和生活认知;只有历史学科在编排体系上变化大一些。主要的历史事实是确定的,但看问题的角度、观点会有所变化。但学科知识新增加的内容有限。关于各学科的具体内容变化我们在分学科的内容中加以叙述。
3.新课程标准既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文件,同时也是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划定的依据。北京市实行一纲多本教材,但它们都不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学哪一个版本的教材并不重要,关键是考试大纲中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否达到,学科知识体系与框架是否健全。
三、新旧课程考生的背景分析
1.新课程考生的学习过程形式多样,思维的发散性和知识的开放性强,知识体系不完整;旧课程考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完备,更利于备考应试。从实施新旧课程高考转换的省区统计数据看,旧课程复读考生的高考成绩证明他们复读过程是可行的,提升分数的幅度是令人信服的。
2.新课程考生相应心理压力明显小于旧课程考生。复读的决定是需要考生极大的勇气,他们心理压力往往较大,但他们一旦走向成功,复读会成为一生的无价财富。但新课程的应届考生在应试经验方面、知识体系和基础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甚至是心里没底。
3.新课程考生没有经历过高考失败的痛苦,再学习动力上比较弱,喜欢冲刺复习策略,不到最后不着急。而复读的旧课程考生知耻而后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遇到困难不易被击倒,动力始终如一。
福建高考网温馨提示:以上便是关于“合理应对高考转型期变化 考生科学把握新高考”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高考考试经验、高考考试技巧、高考考试心得等相关内容,请访问福建高考网【http://www.555edu.com/beikao/】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