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的决心】
当丘吉尔在废墟上成为英国首相时,德国灭亡英国的计划就要成功了。但丘吉尔说:“我们永不放弃,永不,永不!”(“Never,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在众人心灰意冷的时候,丘吉尔掷地有声的决心不光给处在沦陷边缘的英国以必胜的信心,也给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
丘吉尔在大家感到灰暗时又说:“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务:在欧洲扫清纳粹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我们想夺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的生命和灵魂。仅此而已,别无其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在战争中,必胜的决心往往是最后胜利的强力保证。哪怕是面对强大铁骑,也要有“永不放弃”的决心。这是我们高考人必须要具备的奋斗品质。在高三进行到一半遭遇学习疲劳时,在模拟考感到失意时,在对前景感到不明朗时,人是很容易灰心丧气的,特别是对一些有偏科倾向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长时间的学习老是不见起色,还有什么劲来继续下去呢?这时候,请想起丘吉尔的“Never give up.”
【拿破仑的狂傲】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拿破仑给自己母亲的一封信中如此写到。
人是急躁的,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沮丧。模拟考结束,你发现自己英语考得不如同桌,数学考得也不如别人,文综更是差到惨不忍睹的地步。考得好的家伙当然信心十足,你呢,万分沮丧:连这样简单的模拟考都考得这样差,还谈什么上大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我的成绩离我的目标还差一大截,很多平时成绩不怎么样的都考得很好,如此情境对我的打击很大。春节时,我在自己的房间写了一副春联:廿年虽然输天下,三月亦可定乾坤,横批是“看谁笑到最后”。虽然我的整体成绩不理想,但我也看到了自己薄弱的英语和数学有了起色。所以我还是坚持自己既定的方案,把主力放在数学和英语上,最终的高考我比许多同学考得都好。
又扯远了,我说了什么都无所谓,关键要记住拿破仑说的。
拿破仑还说过一句话:“从伟大到可笑仅一步之遥。”狂傲之气赫然昭昭,笑到最后就笑得最好,这就是伟大。就要这么狂傲地对自己重复这句话。
娱乐精神的奋斗气质
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他关于缅怀印刷术、担忧多媒体娱乐化倾向过浓的檄文《娱乐至死》中,明确宣称了我们所处的是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任何正襟危坐和德艺双馨都被分解在娱乐段子里,以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有娱乐明星胜诺贝尔得主的新闻,所以有芙蓉姐姐的出现和电视选秀节目的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商道奉行更高回头率就是更高关注度和更高利润的原则……这些都在说明,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时代,点击量衡量一切,这个点击包括手机短信,也包括BBS上的拍砖,这个世界正处在娱乐狂欢的中心,无所谓好坏。
这样的时代,狄更斯早就说了: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作为高三生的我们,该如何面对?
《南方体育》当年的创刊词替我们这样回答:用有趣对抗无趣。
其实娱乐时代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它让贫瘠乏味的人生多了更多的乐趣。但娱乐也是把双刃剑,天堂地狱一念之间。所以,才有了“娱乐精神”,所谓娱乐精神,就是用娱乐的心情和方式来做事;用有趣的丰富的经历掩埋无趣贫乏的生活。而这,文科生可以做到很精彩,而且不是一般的精彩。
【用娱乐精神来学习】
学习不是枯燥的,特别是对文科生来说。
历史不是枯燥、无趣的,政治也不是乏味、单调的,地理更是好玩的。关键在于你如何来组织书本里的知识,最后用自己喜爱的面貌把它们展现出来。如同易中天说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你还会觉得他们口中的历史是枯燥无味的吗?你一定说,考试考的都是那些死知识,完全没有可乐的地方。20世纪60年代,中国有红卫兵,而法国也有红色五月,美国有垮掉的一代,世界的其他地方也都有学生运动。你看历史其实是相通的,地理大发现后,世界早就连为一体了,当你在看中国历史时,想想同时刻的其他国家正在发生什么,该多么有趣啊。
别把自己整得像世界上最惨的少年,不就是个高考,犯得着这样苦大仇深吗?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几百万人和你一起在忍受着煎熬,你干嘛还这样闷闷不乐呢?既然“讨厌”的高考改变不了,即使你怎样地撕心裂肺,要读大学我们还是得高考,何况这本身就没什么错,为什么我们不用快乐的心情来学习?
即使你的学习老是不见起色,也请不要整天耷拉着脸不想见人,坚决抵制乏味的高三,热烈欢迎激情张扬的高三,何况咱们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堂堂文科生?
【用娱乐精神来生活】
生活不是疲惫的,快乐随处可见。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现自己热爱的兴趣,没事偷着乐吧。
现在的人们,除了8小时上班时间的道貌岸然,都是在轻松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着愉悦的生活。生活本身是无趣的,但不代表你不可以用一种嬉皮的态度对待它。
把每一次作文当作你写小说的练笔,把每一道数学题看成人生秘密来解答,把每一张历史试卷幻化成你穿越时空的旅行,把每一周的踢球想象成是 世界杯的决赛全情投入……我们需要的,不是死气沉沉的压抑高三,我们可以享受在这个付出很多的阶段里收获带有痞子气质的学习乐趣。当然,咱也不要忘记自个的兴趣和长处,暂时放下它们,换一种方式来呈现,这样小聪明的恶作剧,是对高三单调生活的美丽改造。
【用娱乐精神来胜利】
我们不是在用娱乐的方式来消遣高三本应紧张有序的生活,我们只是换一种方式来度过自己的高三。用我们文科生特有的嘻哈和疯狂来祭奠我们也许仅此一次的高三。
所以我们的心态很好,状态是最好的武器,所以我们知道自己会胜利。这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这是实实在在的胜利。娱乐时代,我们才是胜者。为什么 芙蓉姐姐成名了?不用想你也知道,她是厚脸皮的,她的成名不是一闪而过的,她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极力张扬自己的优势,也不隐藏自己的弱点。
我们暂不去管她是不是令人生厌,也不管成名其实不等于成功,也不先入为主地加入自己的看法。坦率地评价,她的持之以恒和奋不顾身还是让人佩服的。
娱乐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用看似简单的娱乐精神来办事就可以成功。文科生的高三,快乐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把成功当作东方必然出现的朝阳,这就是娱乐精神告诉我们的胜利法。
高三江湖的快意恩仇
文科生的回忆,最美不过孔庆东的《遥远的高三·八》:
“高三·八岁月是我一生中精力最充沛,情感最纯洁的时期。高三·八给了我广博的知识,高尚的追求,自信的勇气,给了我师长的慈爱,集体的温馨,真诚的友谊,还有当时我不知道,后来知道了也未能好好珍惜的与几位女同学的特殊的感情。我孤身一人在北京干燥的空气里与无物之阵年复一年地搏战着,每当想起高三(八),就像孤狼想起温暖的狼群。我勉励自己要好好做人,好好工作,为了我们曾共同拥有过的理想,憧憬,为了我们曾共同经历过的清新刚健的岁月。”
文科生的狂放和洒脱被孔庆东们恣意地挥霍,那是让人油然而生向往的学生时代。
最令人崇敬的依然是胜利和走向胜利过程中纠缠不清的疯狂和藐视一切的张狂。孔庆东们有“公车上书”要求学校开设文科班,有“班级内阁整齐人才滚滚”的“十三棍僧”,有连续用“为什么”把老师问得火冒三丈敢怒不敢言的“威猛女生”,这些都是他们丰满的高三记忆。他们把高三那年的元旦晚会主题定为“热闹·伤感”,他们简单粗糙的外表下掩饰着单纯高贵的心灵。孔庆东的毕业晚会如同我们所有高三人的心情一样:大家都意犹未尽,想到这是最后一次歌舞欢聚,不禁喜极而忧,一刹那间感悟到许多人生悲凉,竟真有女生掩面而泣。那一年我只有18岁,但在那个晚上,我觉得自己体内有一种什么东西,忽地一下,就苍老了。
当我走完高三,开始不经意地怀念那些充满忧伤和快乐的日子,我忘记了自己当时的迷茫和慌乱,忘记了考试和分数,忘记了生活中琐碎的破落和残败。我记得的只是那些金子一样闪光的青春日子,和日子里包含着的喜怒哀乐。因为在那里有文科生的尊贵和焦虑,有文科生的张狂和落寞,还有文科生的洒脱和匆忙。
于是,我梦想中的文科生的高三应该是这样的: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高考的胜利而斗争。(注:一般情况下仅限于读书人,也仅限于18岁之前或左右)尽管有忧伤,有悲愁,但更多的还是温暖和喜悦。这样的高三,才算是完满的高三,这样的文科生才算有对得起文科生这名号的品质。
来源:百灵网 作者:张遵宝
福建高考网温馨提示:以上便是关于“高考大辞典四角度解读 文科生如何赢取胜利”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高考考试经验、高考考试技巧、高考考试心得等相关内容,请访问福建高考网【http://www.555edu.com/beikao/】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