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网 特邀2名优秀在校生“现身说法”,讲述中考、高考临考前的复习和心理调节方法,为应届考生传授倒计时阶段的备考经验。
让答题感跟上节奏,适当调整作息时间
人物名片:施晓铭,毕业于福州一中,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一。
备考经验:“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已进入‘高考时间’了。”施晓铭说,考前她有意识地让自己调整生活、学习习惯,让作息时间、答题感觉都跟上高考的节奏。比如,每天晚上都是10点至11点睡觉,早上7点半左右起床,高考相应时间段,会做相关科目的试题,提前进行高考演练。“这种演练是非常有效的,高考时就像平时在做模拟习题一样,利于我的正常发挥。”她说。
施晓铭表示,最后10多天,自己并没有做更多的题,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时间用在查漏补缺,巩固基础,消灭盲点上。她说,对于有些拿不准的科目,比如政治、历史、地理,她把课本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消化所有知识点,确保不在基础题上丢分。而对于比较有把握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科,她也没有再去做新题,更多的是消化以前的错题。“有些同学看到别人做了更多的题,就想着要迎头赶上,其实没必要,吃了太多最后不消化也无济于事。”小施说。
制作一份复习计划,着重梳理难点要点
人物名片:朱子杰,现就读于福州三中高一理科实验班,担任理科实验班班长。
备考经验:距离中考还有两周时间,在朱子杰看来,现在最重要的是腾出一点时间,制作一份复习计划表,把各科需要着重注意的要点、难点、薄弱知识点都整理出来梳理一遍,给各科分配一定的时间,这样复习起来才有针对性,而且效率较高。其次,要多做模拟试卷,严格按照中考的时间和答题规范来答题,并按照参考答案进行批改,掌握得分要点和规范作答的要领。尤其是理科的数学,一定保证每天做适量的题目,保持解题状态,确保答题规范。
此外,考生应充分利用温书假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复习,自觉抵制电脑、电视等诱惑,除了上网找资料外,在这期间尽量“戒网”。如果在家复习效率低,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进行复习,比如到图书馆或者教室复习。朱子杰认为,考前的复习不应该太紧张,如果觉得读不下去了,可以适当做些体育运动,对整理一天的心情很有好处。
朱子杰最后说,中考前的这段时间还要学会适当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形成早睡早起的生活学习状态,才能让大脑在白天的考试时间段里兴奋起来。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