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1956年建校 → 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公办二本高校(教育部代码:10643) → 2004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 2006年确定为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单位 → 2010年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2年底接受了终期评估验收。
学校坐落在千年古城、中国移民之都、重庆市第二大城市、誉有“小香港”之美誉的长江滨江城市——万州区(城区人口85余万)。学校现有沙龙老校区、百安新校区1980余亩,校舍面积4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1.2亿元。重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图书馆藏书近125万余册,电子图书146万余种。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700余人,教授、副教授 330余人(正教授85人),博士、硕士学历教师440余人(博士135人),兼职博、硕士导师43人,常年聘请外教和客座教授100余人。
设有文学与新闻、外国语、美术、政治与法律、土木工程、化学与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生命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体育、数学与统计、民族学与公共管理、经济与管理、应用技术和成人教育等16个二级学院。开设有52个本科专业,还招收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班。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6800余人。主要办学特点有:
1、办学理念清晰:遵循“厚德 博学 自强 创新”的校训;坚持“立足三峡、服务库区、面向全国”的办学服务定位;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学科特色突显:形成了以工学、文学为主,管理学、艺术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农学等十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构架(师范生规模不到20%)和以本科教育为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3、教学质量攀升:现有市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校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市级精品课程9门;市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市级教学团队5个,市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团队和培育团队各1个;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3项。近年来,学生在专业竞技、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艺竞赛等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370项,省部级奖项223项。
4、科研增势强劲:近五年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占40%以上;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近500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680余项,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及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
5、考研成果显著:毕业生考研上线率和考研质量居重庆市同类高校前列。2012年录取研究生升入“211工程”高校达58%,升入“985工程”高校达35%。
6、学生就业率高:连续四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85%以上,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全校毕业生通过公招考试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达30%以上。学校多次被评为重庆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7、生源结构稳定:据近三年统计,来自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原万县地区)、重庆市其他区县、省外分别各占三分之一。重庆主城九区每年到我校达600余人、渝西片区600余人、渝东南涪陵及黔江片区近500人。毕业生在重庆内就业占70%(其中主城区就业25%、三峡库区就业30%、重庆其他区县就业15%);到全国其他各省市就业30%(东部18% ;中部4%;西部8%)。快速发展的重庆直辖市为我校超过三分之二毕业生扎根在重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8、发展前景美好:万州区将建设成为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历史机遇,市委市府对学校拟升格为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定位,新校区建设的大大提速,特别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授予权的终期评估验收,使学校办学档次和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等众多有利因素为学校未来发展既绘制了蓝图,奠基了平台,更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学校将建设成为三峡库区及渝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文化研究中心一定指日可待。
二、体育与健康学院简介
体育与健康学院自1993年开办体育专业以来,先后为国家输送了3000多名合格毕业生。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3人,讲师14人。其中博士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38人。教学科研成果显著,近几年全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及市级奖励。本院师生多次参加国家级、市级体育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武术比赛蝉联重庆市高校六年冠。学院建有人工草皮足球场标准田径场、室内训练馆、体操房、练功房、游泳池、网球场馆等。配有700多万元的先进体育教育训练设备,设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人体机能测定实验室及藏书上万册的体育专业图书阅览室。目前有在校学生800余人,学生毕业就业面广,就业率和升研率在同类高校都保持较高水平,2012届毕业生考研上线11人,录取8人;2011、2012届毕业生通过公招考试就业率分别达42%、63%。
体育教育(师范类·本科·文理兼收)
学制四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事中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健康教育的师资及其他体育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教学论、健康教育学、运动医学、体育统计学、体育心理学、教育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推拿与按摩、运动创伤学、运动营养学、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操舞等课程。毕业生可办理教师资格证,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三、2013年体育专业招生计划分省安排
招生 计划 | 山西 | 辽 宁 | 黑 龙 江 | 江 苏 | 浙 江 | 安 徽 | 福 建 | 江西 | 山 东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云南 | 陕西 | 甘 肃 | 宁 夏 | 新 疆 | 重 庆 | |
200 | 4 | 4 | 4 | 6 | 8 | 6 | 8 | 8 | 5 | 3 | 5 | 4 | 3 | 5 | 15 | 4 | 3 | 5 | 4 | 3 | 93 | |
2012年录 取最低分 | 综合 | 338 | 117 | 256 | 332 | 495 | 144 | 482 | 349 | 404 | 318 | 366 | 625 | 323 | 463 | 308 | 327 | 未招 | 276 | 349 | 298 | 182 |
专业 | 83 | 71 | 85 | 111 | 75 | 71 | 72 | 71 | 65 | 198 | 379 | 258 | 84 | 75 | 70 | 70 | 72 | 75 | 75 | 85 |
【注】:各省计划以各省市考试院招生专刊公布为准,录取原则依照各省市相关规定执行。
【联系方式】:学校地址:万州区沙龙路二段780号(沙龙校区)404100; 万州区天星路666号(百安校区)404020
咨询电话: 学校招生办(023)58102264; 58106645;58106702(传真) 学校招生网址: zsb.sanxiau.edu.cn
体育学院:(023) 58105585(办公室)、58102313(学工办、新生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