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课题 120 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0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 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3 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基金项目 8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800 余篇,出版专著、教材 100 余部,荣获各类省级以上政府教学科研成果奖励 80 项,其他厅级科研奖励余项。
我校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国际级体育竞赛奖 30 余项,国家级 70 余项,省级 500 余项,连续六届荣获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名。2015 级王晓福同学在 2008 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并获得 2 金 2 银 2 铜的好成绩;2007 级王家超在 2012 年伦敦残奥会摘得 1 金 2 银;2006 级张娴作为中国女排队员获得 2007 年瑞士精英赛和总统杯的冠军,在 2011 年排球世界杯中获得最佳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第五名; 2016 级刘浩同学在皮划艇世界锦标赛中获得男子双人划艇 1000 米冠军、亚运会双人划艇冠军;2015 级王俊文同学在体操世界杯系列赛科特布斯站鞍马比赛中获得金牌;2015 级山俊同学在亚洲男子拳击锦标赛暨世界男子锦标赛资格赛中获得铜牌,在全运会拳击比赛中获得冠军;2015 级张哲同学代表中国参加第七届世界大学生拳击锦标赛获得 91Kg 级铜牌;2016 年我校女子篮球队代表中国获得世界大学生三人篮球赛第五名、单项投篮第二名;2015 级廖玉燕同学荣获第十三届大运会 100 米金牌;2017 级李宏一同学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得男子跳远冠军。
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科研-竞赛-文化传承-服务社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所培养的体育师资占云南省基础教育学校中的 70%以上。我校体育专业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名列云南省高校体育院系榜首,年终就业率连续 5 年都稳定在 90%以上,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连续 5 年均达 95%以上。2019 年 16 级研究生张丽军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另外,学院所培养的学生曾多次被团中央、国家体育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总工会及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
在运动场馆设施方面,一二一联大校区和呈贡主校区,学校投资近 3 亿元的资金兴建有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5 人制足球场、网球场、体育馆、风雨馆等总面积为 16 万平方米的运动场馆。其中室内面积 4.2 万平方米,室外面积 12 余万平方米。完善的体育场馆极大地改善了体育专业的办学条件,保障了教学质量。
历经八十余年砥砺奋进,学院实现了发展壮大,现已成为西南地区高校培养基础体育教师、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运动训练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已为国家培养了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教练员、管理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各类体育专门人才 2 万余名。
一、培养目标和专业介绍
1、运动训练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握体
育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掌握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胜任专项运动教学、训
练和竞赛组织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主要专业课程: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选材学、体育竞赛学、运动按摩、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专项理论与实践等。学制四年,毕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2、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握体育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掌握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武术、养生、民族民间体育基本技能和传播、推广、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能胜任民族传统体育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导论、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中国武术史、中医学基础、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专项理论与实践等。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