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以大会发言与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进行。与会代表围绕“信息社会迈向知识社会背景下的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论研究、政策探索与实践创新”这一主题,对 “民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民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实践”、“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民办高校学生和教师管理”、“国际化背景下民办高等教育的课程、管理与质量体系”、“国际化融资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书院制度与民办高等教育改革”等不同层面进行深入、广泛的研讨,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特别是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出积极有益的建议。
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理论建设成果丰硕
对政府决策和高校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与会名代表,通过研讨,对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形成了共识,对如何发展提出了积极有益的建议,对政府决策和高校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王佐书在主题发言中阐述了他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指出高校要根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实践和所取得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为争取更大更优的效益,完善高校功能而采取新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落地人才,进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分析,以《纲要》的颁布为标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既需一个开放、宽松、与时俱进的政策环境的支持,更需民办高校通过自我更新实现转型与重建,校正战略定位,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强化内涵建设,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凸现国际化特色,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阎凤桥表示,高等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该是政府承担的责任,并由政府提供经费资助。私立高等教育也应被纳入公共政策范围,使其满足社会公益性要求。宾夕法尼亚东南高等教育联盟(SEPCHE)执行理事Elizabeth Moy分析,在生源、师资、认可度和资源方面,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间的竞争正在愈演愈烈。为争取最大程度的利益,他建议民办教育机构的领导者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反对院校间的利益竞争,转而寻求一个正式而持久的发展合作策略——建立大学联盟。匹兹堡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Keith J. Roberts博士说,当前亚洲国家已将几所大学建成世界级大学并放在了相当高的位置上,他建议,把民办大学列入建设计划。美国麦代尔学院本科学院院长 Norman Muir博士指出,在这个日渐趋同的世界里,面对培养合格全球化学生、全球化公民和世界性领导人才的要求,民办院校应迅速做出有创造性回应。要实现培养全球化毕业生这一目标,民办院校可以试行一些创新性、战略性的改革重组。
代表一致认为,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是其办学上水平、教育上档次,获得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民办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成果,民办高等教育走国际化之路,是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走出一条不同于中国高等教育固有模式的新模式,从而在全球教育范畴内获得相应的地位。代表们就民办高等教育如何走如国际化道路,在吸纳资金、引进料源、学科及师资建设方面提出给出了多种建议。同时,认为政府要为民办高等教育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在提出对于民办高校教师代遇问题时,代表们认为,民办和公办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一属性是一致的,政府应有所为。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