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发展速度,得益于独立学院借公办高校之名、行民办高校之实。但同时,教育公益性和资本逐利性的冲突,也在独立学院身上显得异常尖锐,风波频出。独立学院已然走到了岔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今年上半年,10余所独立学院选择了集体出走,变身为民办高校。但更多的学院选择继续留守。无论是走或留,他们的选择仍需接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独立学院·向左走向右走,试图寻找独立学院发展之路上的指向牌。
![]()
|
阅读提示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微博)应届毕业生闹出的风波,再次将独立学院推到媒体的风口浪尖。
在公办与民办之间的夹心层中游走,独立学院长期遭遇身份尴尬。今年上半年,教育部一纸文书,10多所独立学院选择“出走”,变身为民办高校。
为何要真“独立”,“独立”之后怎么办……这些问题摆在了独立学院面前。
“他们凭什么拿我们学校的学位证?!”连日来,华中科技大学2011届毕业生的不满和抗议频频见诸媒体。这场风波,源于一纸学位证。
“录取分数线相差100多分,毕业却拿一模一样的学位证!”令华科大“嫡系”学生所不能接受的是,华科大向两个独立学院武昌分校和文华学院的部分学生,发放了华科大的学位证。
独立学院,再度遭遇身份尴尬。也正因此,今年3月,12所独立学院选择了“单飞”,真正“独立”为民办高校。
母体校的光环,曾带给他们什么?如今走上独立之路,是否又要承受分离的阵痛?记者近日采访了湖北、黑龙江等地的独立学院,听听他们的“独立宣言”。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