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茜茜 报道
上周末,2012年复旦(微博)水平测试(俗称“千分考”)在江浙沪三地同时开考。上海共有6351名考生参加了这一测试。从考生反馈来看,今年复旦水平测试题目给考生带来三个提示:重点学习语数外学科,注重课外知识积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对于计划参加明后年复旦水平测试的学生,应密切关注这三大提示,早做打算。
提示一
重点把握语数外
今年“千分考”结束后,很多考生反映今年的数学卷特别难。来自大同中学的小郑说:“数学比我做过的任何一年模拟题都要难,还有一些都超纲了,比如考了“离心率”,上海的教材是没有的。 ”上外附中一名曾参加过多次数学竞赛的学生表示,不少题目属竞赛题的性质,个别题目需要花一个小时才能解开。
与数学很难相比,今年考生普遍反映外语很简单。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很多考生存在猜题侥幸心理。有考生告诉记者,“千分考”往年英语都很难,因此今年特别复习了四六级词汇,没想到今年英语很简单,反而数学难得不得了。无独有偶,还有一名考生告诉记者,语文科目中,已经有连续好几年没有考到美学知识了,所以他这次就没有复习美学知识,想不到今年又出到了美学的题目。而前几年考题中都出现的繁体字题目,这次他专程复习了繁体字,却没有考到。
“千分考”虽然考10门学科,但是其中语数外三门学科的比例是最重的。从本次学生反映来看,其他七门学科多是会考知识,这对有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经验的考生来说在基础知识题上应能应付自如。考生要引起重视的是,高三考生有文理科之分,因此为了兼顾公平,在其他七门考试中,出现某个学科特别难的情况可能性相对较小。因此,“千分考”如果有出现选拔性的题目多是会在语数外三个科目上。而对于下届考生来说,复习时不应心存侥幸心理,要把语数外作为重点来对待。
提示二
注重课外知识积累
今年“千分考”除了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以外,还考察了学生的课外积累。
比如一些重要的时事题目,如“冷战以后,我国最大规模的一次撤侨是从哪个国家撤离的?”“中国的13个船员是在哪条河遇难的? ”“在欧债危机中,有哪些国家的政权发生了更迭? ”对那些平时十分关注时政新闻的考生来说,这些就像“送分题”,而对那些平时死读书的考生来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比如,“金融危机造成政权更替的欧洲国家是哪4个”这道题,一名考生表示,当时还没看选项,脑海里一下子想到了希腊和意大利,正当以为这道题十拿九稳的时候,才发现所有选项都有这两个国家,这让他有些懵。
今年的试题中还出现了多道关于鲁迅作品的题目。据考生回忆,至少有三道题目都与“鲁迅”有关。其中一道题是:“《社戏》、《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是否都出自《朝花夕拾》”另一道题则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鲁迅的四大名著 《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 ”此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自哪里? ”等典故题也不止一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考生都学过这些作品,但是却只关注作品本身,而较少关注这些作品的写作背景,如一名考生说:“语文题鲁迅四部小说按写作时间排序,我愣是想了5分钟,最后还是靠猜的。 ”这一现象表明学生平时课外积累还有待加强。
提示三
综合分析能力很重要
作为一个选拔性考试,名校自主考题目即使有超纲本就很正常。但一般来说,即使考题超纲,运用考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是能够解答出来。问题在于,很多学生学习一个知识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当碰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能会感到难度。
比如数学科目中一道设计离心率的知识,新中中学的一名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她虽然没有学过公式,但是用中学课堂上学到的解析几何知识,也推导出了最终答案。
整体来看,“千分考”题目要求的知识面特别广,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大多数题目不能轻易确定答案。
比如,据一些考生回忆,测试题目中包括“根据给出的农作物育种播种时间表,请判断该作物种植区域在我国的哪个地区? ”“当一个磁铁矿完全氧化成为氧化铁矿,其中的四氧化三铁含量是多少? ”“钠金属着火后,应如何处理? ”“按照上海现有的市区出租车计价方法,请选出你乘坐出租车后支付的车费与路程之间函数关系”等等,其中有一道“中国有四个火箭发射中心,从哪个地方发射火箭,需要的能量最大”让不少考生感到“头大”。有一名考生表示,他觉得纬度最高的肯定是,但是这四个发射点,因为都不知道具体方位在哪,实在搞不清哪个纬度高。又比如在政治科目测试题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很少,不少题目给出一句话,要求根据逻辑分析其中正确含义。
【建议】
开阔视野注重积累
“千分考”命题主要还以考查基础为主,难是因人而异的。复旦招办负责人表示,复旦水平测试更多关注学生是否具有深厚积淀,考试内容不用准备,也无法准备。这与当前中学围绕高考指挥棒打转的教育方法,显然格格不入,即使考生觉得难也在情理之中。
2006年起施行的复旦水平测试,内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10个科目,共200道客观测试题。这样设置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进大学的学生首先应保质保量完整接受高中教育;其二,复旦大学的人才培养推行 “通识教育”,要求学生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若将这一广度要求“折算”成难度,那么可以说,测试的难度确实要高于高考。
近年来,各种千分考应试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从实际考试情况来看,只能说“帮助有限”。培训班顶多只能帮考生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但即使记全了知识点,与真正掌握乃至能活学活用这些知识点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此外,文科中的大量试题都在考学生的日常积累、课外阅读情况等。这些都不是靠做大量习题能突击应试出来的。正如复旦校方所言,推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的目的,是希望引导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学生与其参加“应试班”机械操练,不如尽早开阔视野,注重积累,全面发展自己。
部分试题选登(据考生回忆)
●清朝哪位文人将文体分为阴柔派和阳刚派?
●以下哪个地方对柑橘的生长危险因素最大?
●中国的四个卫星发射中心哪个耗能最大?
●上海出租车在3公里以内收费14元,超过3公里10公里以内,是每公里2.4元,请计算要付的钱和公里数的函数关系。
●伊丽莎白女王的权力受限是因为哪个法案?
●根据水稻育种、播种的时间,请判断这是什么地区?
●根据某地茶叶上市的时节来判断当地气候。
●一个磁铁矿完全变成氯化铁矿,会有多少四氧化三铁的含量?
●1M字节等于多少K字节?
●如果金属钠失火,要用什么来扑灭?
●CPU的运算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IPhone4s手机率先在哪几个国家发行?把这些国家从东往西排列。
●解释名词“干射”和“衍射”。
●梅雨季长江中下游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的 “东西南北”(四个选项)缘?
●日本一战时对欧洲事务不关心是因为什么?
复旦大学千分考过来人谈
【学长面试感悟】
●语速不要太快,说得越快就得说得越多,容易思路混乱。
●15分钟其实很快,要学会分点概括。教授感兴趣的地方他会让你展开的。
●应当注意从多重角度看问题,而不要让教授认为你的观点武断。
●根据自己的个人陈述来准备充分多的案例,让教授觉得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堆奖状和一坨分数。
●目标明确,有追求,乐观向上地看世界,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不要让教授认为你是愤青。
●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或者性格,能让教授记住你。
●对自己有充足的信心,永远坚信下一个房间会更好,不要把上一场的情绪带入下一场。
【面试真题简例】
个人情况
●请用英文作一下自我介绍。
●平时看电视吗?看哪些节目?
●给你个机会去非洲国家当外交官,你愿意吗?
●加物理为什么选国政?
●喜欢上政治课吗?
●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观点认识
●在春晚、韩寒、达人秀三个里面选两个讲讲自己的看法。
●对钱文忠这种学术明星怎么看?
●谈一谈对现代化的看法,若现代化能打10分,你给中国打几分?
●请简述诚信、发票、社会管理三个词之间的关系。
●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你对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制度持何看法?
●你认为现行简体字政策如何?如何解决学生不认识繁体字的问题?
其他(常识、生活、场景模拟等等)
●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
●憧憬一下你大学的初恋
●10的阶乘末尾是几?
●假设我是交大的教授,来说服你考交大,我应该怎么说?
●美国去年GDP是多少? /中国现任财政部长是谁?
●教授在纸上写个“凸”,提问能联想到什么,你认为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怎么样?
●你认为方言相比于普通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什么特殊意义?
●谈谈绘画之美和音乐之美的区别
●了解梁启超么?梁思成呢?林徽因呢?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