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1月12日,“华约”、“北约”和“卓越联盟”三大自主招生联盟不约而同更改了招生安排中的笔试时间,由之前确定的3月2日改成了3月16日,这意味着自主招生笔试又推迟了两个星期,也意味着今年自主招生考试的时间不仅是历来最晚,而且比去年推迟了一个多月。
这三大联考为何更改时间,相关学校没有做任何交代,在笔者看来,这一时间调整,表明以前高校称时间太紧张,不得已放在同一天考试不过是托辞,联考时间可以整体延后两周,为何三大联考不可错开,分布在不同的三周时间考试,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呢?
我国的自主招生改革,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却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按照目前的程序设计,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最终还必须参加集中录取,因此,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使自主招生发生变异,一方面,自主招生并没有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还是以学业成绩为主要依据选拔学生;另一方面,自主招生成为学校“抢生源”的手段,要求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承诺报考本校;再就是,自主招生只关注招生,不重视培养,在招生中玩各种手段,而招来学生后并没有改革教育教学。这次三大联考时间调整,就再次暴露自主招生的随意性,也反映高校并不重视学生的权益。社会对自主招生的不满其实就集中在这方面。
记得2011年三大联考推出的第一年,“北约”、“华约”考试时间撞车,在舆论的质疑声中,两大联考终于错开一天时间;而到了2012年,“北约”、“华约”的考试时间再次撞车,“卓越”联考则晚一周进行,舆论虽然再次质疑时间撞车,可“北约”、“华约”没有再理睬;而今年,这三大联考,来了个大撞车,全部放在同一天。对于联考撞车,相关学校的解释有二,一是自主招生时间紧张,安排不过来,只有放在这个时间;二是学生参加多个联考,获得多所学校自主招生资格,最终也只能选择一所大学填报志愿,与其如此,还不如在考试时就做好选择,学校称,这是引导学生“理性选择”。自主招生
这两个理由其实都不成立,第一个理由现在被事实证明是学校的借口——既然三大联考可延期两周举行,那么,这三个联考为何不分布在三周,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第二个理由则是学校代替学生做选择,也就是限制学生的选择,而不是把选择权给学生。众所周知,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可以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学校的办学质量、声誉、录取的专业、给予的奖学金进行选择。与之相比,我国大学连考试的机会也不给学生,还美其名曰让学生“理性选择”。学校的竞争意识相差何其之大。
这也正是自主招生需要深入改革的方面,需要打破自主招生和集中录取的嫁接。如果一名考生可以申请若干所大学,可以获得若干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高校就不可能再在录取优惠政策、录取手段上做文章,而转变为用教育质量、教育服务吸引学生。随之而来,学校的评价标准必须进行调整,联考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成为真正的社会化考试,学校不会再想着怎样限制学生的选择,而是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争取让学生选择自己,这样的自主招生才有价值意义,既推进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也促使高等教育在自由、平等竞争中转变办学理念。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