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由原国家交通部所属的长沙交通学院与原国家电力部所属的
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经教育部2003年4月批准。学校坐落在历史名城
长沙市,临滔滔湘江水,望葱葱桔子洲;校园芳草流青,秀木苍翠,理风文乐,激浊扬清;是湖南省文明高校和园林式单位。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湖南省重点建设高校、交通部、
国家电网公司和湖南省联办共建高校,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确定的国防人才选拔培养高校,教育部与国家民委组织实施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计划合作高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是“湖南省文明高校”、“党建工作先进高校”和首批“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校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社会声誉不断提升,步入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学校现有金盆岭、云塘两个校区,校园占地182.57万平方米(合2738.5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98.34万平方米,国有资产14.8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7亿元。全校藏书总量314.2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70.43万册,中外期刊3192种,拥有集借阅、查询、检索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建有主干千兆、部分万兆的网络核心系统,多媒体教室与语音实验室座位10633个。体育运动场地18.54万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馆3.45万平方米。
学校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等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82人,其中正高职称241人,副高职称629人,博士326人,硕士866人。学校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在校工作。师资队伍中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4人,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6人,交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交通部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2人,湖南省首批科技领军人才1人。
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多层次培养高级人才的办学格局和体系。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54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和MBA授予权以及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资格。
学校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条件日臻完善。拥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特色专业,6个湖南省特色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5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学校设有81个研究所,56个实验中心(室),其中有亚洲最大的路面直道实验中心,中南地区最大的港航实验中心,华南地区最大的结构实验中心,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振动与噪声实验室和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具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路工程实验室,交通部重点实验室—道路工程实验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桥梁工程实验室和高效热交换技术及设备实验室。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功能完备。校园网络系统方便快捷,多媒体教学设施齐全。学校科研与科技产业向着高层次、大总量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为辅的科研工作格局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近五年来,已完成国家级课题19项,获国家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200多项,在研科技项目经费总额逾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