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被质疑买卖文凭
近日,有网民爆料:华中科技大学民办独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官网上,发布了一篇题为《1881毕业生喜获学位 授予率再创历史新高》的通告,通告称:“在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1881名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13%的毕业生将前往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完成求学梦想……”而几乎同一时间,在华中科技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学校却有800多名应届生未能穿上学位服,无法如期毕业。
此消息一经网络转发,立刻引爆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不满情绪,短短几天时间里,“华科学位门”成为白云、人人、QQ空间、天涯论坛、百度贴吧等论坛中的热门话题。
一名网友说:“这是学校在买卖文凭,十分不公平。而且这种侵犯学术尊严的文凭买卖行为居然被我们的政策和法律认可或默许。 ”
另一名网友指出:“这已突破了我们本部这些以学业为重的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
校方回避买卖文凭质疑
针对有关 “是否存在卖学历”的疑问,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不清楚内情,无法回应。华中科技大学也没有对此质疑做出任何公开回应。
那么,引发“学历门”争议的所谓独立学院傍名校发学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上世纪末开始,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全国陆续出现了民资与名校合办的独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也与社会力量合作主办了两所独立学院,即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但是,这种独立学院虽然走的是全国高考统招(三本)的招生路子,也能给学生颁发毕业证,但一直没有资格颁发学位证。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院教务处一名负责人表示:目前,湖北省还没有一家独立学院有权利颁发学位证,“不是学校不想弄,是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政策。 ”
对于为何大面积给入门低的独立学院学生颁发本校学位证,华中科技大学校方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一些独立院校的学生虽然入学时分数不高,但经过四年的学习,顺利通过各学科考试,事实证明,只要坚持努力,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高校体制改革亟待深化
“学位门”事件在网络上虽然尚未平息,但其带来的思考却发人深省。对此,《高等教育研究》杂志编辑骆四铭表示,独立学院这一办学体制有其历史合理性。依托公办名校的优质资源举办本科层次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是世纪之交中国高校办学体制创新的重大举措,是特定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结果。独立学院的举办,既维护了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控制权,即严格控制学位授予权,又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如不采取这一措施,这批资金完全可能流向国外。同时,独立学院还为一大批适龄青年提供了较高质量的教育。正因为如此,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者对独立学院这一办学形式予以了高度关注和评价,将其视为“中国模式创新”的组成部分。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华中科技大学独立学院的学位授予引起的争议,说明这一体制改革还有待深化。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有关政策,明确在学位授予问题上独立学院、母体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责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