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一行来到集美大学视察。视察中,刘延东充分肯定了学校在建设和发展上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她说,集美大学实质性合并12年,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在加强学校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为厦门、为福建、为海西经济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她提出,希望集美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建设校园文化,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集美大学新校区
航海学院学生在航海操纵模拟器内上课。
文/本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陈振星 图/集美大学提供
嘉庚精神引领学校快速发展
集美大学由陈嘉庚先生一手创办的集美师范、水产航海、商科等专门学校发展而来,至今已走过93年风雨历程。1994年,集美学村5所院校合并组建“集美大学”, 1999年完成实质性合并,翻开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转眼,集美大学实质性合并已有12个年头,其间,集美大学继承优良办学传统,抓住自身优势快速发展。仅从“规模”来看,1999年合并时学生人数仅8750人,到2010年已达25000人,之后稳定规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校园面积从1999年的1170亩增加到2354亩,从老学村到集美文教区,集美大学现共有7个校区,堪称“全市之最”。
“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式风格已经成为集美大学最显著的建筑特色,校本部所在的新校区,还入选了新中国“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是全国唯一入选的高校。刘延东在视察集大时称赞:“不愧是精品工程!”
在学科建设方面,集大的“快速发展”更是有目共睹:2003年,集大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年,就有4个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5年后,集大又开始朝“博士点”进军,2009年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今年7月通过了中期检查。学校现有20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本科专业6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覆盖5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还有2个专业涵盖10个领域硕士学位点。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这些成绩也证明了,嘉庚先生提出的“诚毅”校训,在集大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集大人秉承“诚毅”精髓,并以陈嘉庚先生奉献、勤勉的一生为榜样,不断超越。学校也把嘉庚精神教育纳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在集大,不管什么专业的新生,学唱校歌、参观陈嘉庚纪念胜地是他们共同的“开学第一课”;学校还把陈嘉庚精神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计算1个学分。
校董会15年募资超过3.5亿元
嘉庚精神深深地铭刻在一届又一届集美学子的心中, 陈嘉庚先生倾尽全力办学的精神,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1996年9月,以“弘扬嘉庚精神,办好集美大学”为宗旨的集美大学校董会正式成立。校董会成立伊始,就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提议,由在任福建省省长任校董会主席。依此,历任省长均担任校董会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至今仍然担任着集美大学校董会顾问。
事实证明,校董会为推动集大发展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校董会成立15年来,为学校筹集资金已超过3.5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部分用于设立奖教奖学或助学金,部分用于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徜徉在集大的校园里,处处都能见到由校董捐资兴建的建筑,包括尚大楼、引桐楼、村牧楼、重文楼、克立楼、嘉庚图书馆、灿英楼、延奎楼等。
每年的校董会全体会议或常务校董会议,往往能见到省市领导、海外侨胞、企业家校友等显要人士集体出现,这一“独特的优势”,让集大学子很是自豪,据说,也让其他学生羡慕不已。
形成四大“国家级特色专业”
一所大学好不好,硬件设施很重要,但怎么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最关键所在。经过多年发展,集美大学已经形成了轮机工程、航海技术、水产养殖学、财政学四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
航海和水产,是集美大学的“传统优势”。在大学实质性合并前,原集美航海学院和原厦门水产学院分别隶属交通部和农业部。并入集美大学后,这两个领域继续依托特色优势不断发展,并扩大海外交流,取得不菲成绩。集大航海学院,更被称作是“船长的摇篮”,据说,目前国内的十位船长中,就有四位是“集大航海制造”。
特色专业,已经成为带动集大学科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09年公布的一级学科评估中,集美大学水产学全国排名第五,船舶与海洋工程全国排名第八。
学校说,建优势专业,更重要的是做好和市场的衔接。结合市场需求,集美大学重点建设交通运输、水产、海洋工程、机械等“紧缺”专业,为产业发展输送急需人才。集大还采取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的方式,将招生计划、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就业状况适度挂钩。
重视实践,这在集大绝不是一句空话。学校通过强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目前已与291家单位共建实习和就业见习基地,实习单位包括中海集团、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厦门一中等。
新生走进鳌园学习嘉庚精神。
重实践培养,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
强调实践能力在集大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学生屡次在“挑战杯”中获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大学生在学术转化和社会实践方面的“奥林匹克”盛会。统计显示,2000年至今,集美大学在“挑战杯”中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共有136件之多,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集美大学,得到的收获还不仅限于此。近年来,报考集美大学第一志愿生源充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集美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的优异表现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集美大学也交出了非常漂亮的成绩单——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今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更是高达92.76%,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连续三次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些专业的毕业生,甚至还没毕业就被“预定光”。去年11月,集大举办了一场针对2011届航海类毕业生的“就业双选会”,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等全国72家航运企事业单位来到集大“争抢”航海类人才,721名毕业生中,有638人现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签约率高达88.48%。
为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这个月,学校还专门在财经学院成立了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并设立了创业基金。据介绍,这个基金扶持的项目主要从“挑战者杯”竞赛和院、校级以上科研基金立项项目中产生,通过二审的项目可申请最高500万元的扶持基金。
源于“诚毅”精神的熏陶,集大学子身上表现出的谦逊气质和扎实的素质,为他们踏入社会赢得更大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