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知道的考试作弊有哪些方法?学生作弊,学校有哪些责任?碰到关系不错的同学考试时要你“帮忙”,你怎么办?这是日前厦门理工学院开展“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问卷调查的部分内容,问卷在学校也引发了师生对学生舞弊现象的热议。
学校教务处处长周水庭介绍说,此次调查是匿名问卷,学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58份,结果显示,29.6%的学生填写自己曾经舞弊过,45.2%的学生表示自己有作弊的意念但没有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出现作弊的原因,问卷不回避学校的责任。“教学方法不好,学生学习吃力”、“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考核制度不完善,主要以分数考核学生,考试形式过于单一”等,都被列为选项。这份问卷经网友微博很快在厦门高校间广泛传播开,无线耳机、多功能眼镜、手表等舞弊手段都在网络上被一一晒出。
近20%的学生在填写作弊原因时选择了“担心挂科”,紧随其后的有“分数高对就业升学有帮助”、“为拿奖学金”等,也有不少学生写了 “怕作弊的同学影响整体成绩”。教务处教师刘余元说,这就意味着一些学生担心,别人作弊反而取得好成绩,而自己没有作弊成绩会落后,这一点值得深思。35%的学生建议改革考试方式,认为当前考试内容大多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容易搞“突击”,不如加大平时学习表现和实践环节的分数比重。
厦门理工学院信用研究所教授阮德信说,虽然学生有就业与竞争的压力,但对舞弊还是要“零容忍”,这就好比不能因为物质诱惑就可以去做违法的事。他建议,学校应该从新生刚入学起,就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动态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守信情况,作为用人单位、招生单位考查学生的重要指标。
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朱文章说,只有严肃考纪,才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在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熏陶下,才会有好的考风。为此,学校规定,凡是作弊的学生将取消学位授予资格,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要求重修重考,取消补考;加强教学改革,着重培养实际应用和创造能力,增加课程内外互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