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海归,湖南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作为海外青年优秀人才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这份极具含金量的简历的主人名叫邓露。
在湖南大学官方网站上该校建筑工程系教授名单中,邓露的名字被写在最后一个。这位出生于1984年5月的“青年千人计划”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该系10名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个。
早在上初三时,邓露就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200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2009年,他又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此后,邓露进入美国美孚埃克森石油公司工作,担任高级研究工程师。2011年8月,他入选我国旨在引进海外青年高层次人才的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名单,与另一同为1984年出生的学者并列为当时最年轻的入选者。
“青年千人计划”于2010年12月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公布两批名单,湖南有7人入选,其中湖南大学4人。
“青年千人计划”可谓是邓露的“捷径”,他由此而破格担任湖南大学的教授和博导。面对质疑,他很坦然:“28岁和‘教授、博导’放在一起,如果换作别人,我也会质疑。不过,我的这个机会是国家和学校给的,我只有努力工作来打消别人的质疑。”目前,邓露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做好科研的同时还要当好一名老师不容易,现在我的起点高,大家的期望也高,是压力更是动力。”
对邓露等杰出人才的“破格”提拔在湖南大学绝非孤例。
近年来,湖南大学开设绿色通道,面向海内外广泛招聘杰出人才。通过在海内外媒体发布公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不拘一格引进海外各类人才。
湖南大学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优秀人才引进;制定了《湖南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规范和明确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程序、安家费、薪酬发放和科研经费的投入标准及原则,使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更具计划性、常态化和规范化。
目前,湖南大学已有千人计划入选者13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分别在国内大学排序中列第20位、第15位。教师队伍中具有海外一年以上研修经历的比例为35%,2011年新聘用的教师中,68%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学术经历,35%为“洋博士”。
湖南大学副校长章兢表示,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湖南大学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多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担任国际知名学术杂志的编委等学术职务,带动和促进了相关学科科学研究水平,缩短了与国内一流大学人才队伍结构之间的差距,实现人才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转变和结构性调整,提升了学校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