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就能感受到实蝇的美妙了,你们看显微镜下的雌性实蝇卵,很像一根根香蕉有没有?”1日上午,联合国(中国)实蝇防控研究中心异常热闹,研究所负责人、著名的寄生蜂研究专家陈家骅教授正为100余名福建农大的本科生讲授实蝇的相关知识,生动的讲解引来学生们的阵阵笑声。
随后的实验室体验更是让这群本科生大开眼界。“原来以前老是让我家甘蔗枯萎的小虫子是实蝇,竟然每代能产一万多个卵,而且一年能繁衍十代,对农作物的危害太大了!”“陈教授培养出来的小小的寄生蜂竟然可以跟实蝇相抗,太神奇了!”听完陈教授的详细介绍,同学们纷纷感叹。
讲座期间,同学们也有幸听到了陈教授的求学和科研经历。“陈教授连去内蒙古开学术会议休息的间隙也要去草原上寻找寄生蜂,这种生生不息的科研精神令人感佩!”听完陈教授的故事,10级农经的叶纬同学感动地说道,原以为这样的的科学精神只存在于名校,没想到就在自己身边。
这群学生在陈家骅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科研体验之旅。这场科研体验之旅既有生动的理论教学和感人的科研故事,也有实验室的实地观察体验。“陈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将寄生蜂的研究讲得通俗易懂,他的科研故事也很令人感佩!”一天的体验结束后,同学纷纷感叹,拥有专一科研精神的陈家骅教授已然成为同学们膜拜的偶像。
“实蝇培训班主要是请陈家骅教授为同学们讲解菌草的基础知识,同时让本科生走进科研研究所,近距离接触实蝇这一科研成果及其研究者陈家骅,感受科研和科研工作者的魅力。”校大学生科技协会主席叶善汶介绍,为了减少了科研在学生中的神秘感,大学生科技协会在学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校内的优质科研资源,先后举办多场菌草培训班、实蝇培训班,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参加过培训班的学生或立志投身科研事业,或积极参与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较好地促进了科研在本科生中的普及。
据悉,联合国(中国)实蝇防控研究中心于2008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成立。该中心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是联合国在我国建立的害虫防控方面的一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已过古稀之年的陈家骅教授有着五十多年的的寄生蜂研究经历,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堪称大师。早已到了退休年龄的他仍坚守在科研的岗位上,希望“尽余生之力,为后来人发展更好的寄生蜂研究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