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这里的‘云’属于越白普通话,演唱时发音应为‘yong’……”5月22日,文化产业系大三学生叶逸洲唱着越剧《红楼梦》选段,登上了福建师大协和学院第28期“协和学子讲坛”,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传统戏剧艺术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的讲座。
除了中国五大剧种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叶逸洲还从产业发展角度探寻我国传统戏剧发展出路。“主讲人的现场演唱很精彩,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也给人以启发。”刘小香同学表示收获颇丰。
作为我省高校首个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讲人的学术性讲座活动,协和“学子论坛”自2005年5月创立以来已经开讲29期。这个论坛没有权威专家学者,没有高深的学术话题,而是一群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完成了对学术的轻松探索。
作为讲坛的提议人,时任院团委书记何勇这样阐释当时的想法,“每年学院会邀请专家进校园开讲座,但人数毕竟有限,涉及的知识类型也有限,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当主讲人呢?”
“学生站在台上,他们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而听众、老师和专家坐在台下成为检验者。”院党委副书记林玉辉表示:“角色一转换,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而实现自我的成长。”
在讲坛的主题上,学院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展现。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既有与专业紧密联系的热点话题,例如《浅谈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历次金融危机之我见》,结合时政热点的《钓鱼岛之殇》;也有轻松的普及性讲座,例如研究网络文学的《80后的盛宴》,用现代管理理念解读王朝政策的《雍正皇帝的管理学》,充满前沿时尚气息的《时尚之源——从巴黎到东京》等等。
讲坛增设了自由谈论环节,观点的碰撞将话题推向纵深。学生们还把乐器表演、茶艺表演搬上讲坛,甚至冲破了场地限制,《酷跑人生》把讲座场地搬到了户外。
从课题选拔、课题指导、活动组织,讲座形式以及活动宣传五个方面入手,院团委学生会学术部还提供了专业支持,对每一期的主讲人及课题进行“立体包装”。
为了鼓励学生合作精神,主讲人也可以是团队,参加的同学都能获得“综合素质”学分奖励。目前“学子讲坛”在学生中已经形成品牌,每期吸引近200名学生报名。以“学子讲坛”作为载体,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与学术竞赛相结合、与教学促改相结合,协和学院内形成了“学子讲坛显睿智,师生共议见真知”的学术研究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