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我省农林教育的最高学府,一个是积极寻求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花果鱼米之乡”。5月6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与漳州市人民政府在漳州宾馆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本着“真诚合作、高效务实、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围绕四项合作重点和六项合作内容,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漳州市将依托五峰农场规划建设天宝现代农业示范园,支持我校规划建设示范园2000亩核心区;设立“福建农林大学漳州研究院”,共同努力建成集研发、示范、教学、观光为一体的国家级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教产业园;依托学校资源,加强与台湾高端农业科研、教学机构合作,共建“中国种苗研发中心南方分中心”,组建“海峡(漳州)多功能农业研究中心”等一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科技创新和两岸合作平台。
协议还明确了双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人才培养与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事项。
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叶辉玲表示:“漳州的果园、花园、生态公园的建设,我们不能缺席;漳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应当发挥作用。学校的‘漳州情结’非常深厚,与漳州的合作历史悠久,要借鉴探索先进模式,大胆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规划顶层设计,举全校之力,推动合作事项尽早落实,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和“重返漳州”的现实意义,并就市校合作的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四点落实意见。一是要建立双方主要领导定期沟通机制,成立市校合作领导小组,推动战略合作向纵深发展,争取一年有雏形、三年基本成型、五年出成果;二是用3-5个月的时间,完成天宝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三是在总体规划基础上,明确重大科技攻关、品种引进等重大项目落地;四是要举全校之力扎实推动合作项目落实。
漳州市委书记陈冬感谢学校长期对漳州的关心和支持。他说,漳州农业基础较好,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是发挥优势的需要,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福建农林大学有雄厚的人才队伍,有强大的科研力量,有广泛的合作资源,有高水平的治校班子。双方合作有着坚实的基础,要在高起点上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农业科研的新高地、对台现代农业合作的新平台、市校合作的新典范,为漳州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