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直通车 > 院校动态 > 2016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 北京大学荣膺桂冠

2016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 北京大学荣膺桂冠

高考网 2016-03-31
考生交流群 +加入
×
福建高考交流群
福建高职分类交流群

北大清华等7所高校连续14年蝉联全国十强,北京上海武汉问鼎最佳大学城市榜前三甲
  
  2016年3月21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最新公布2016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2016中国最佳大学城市排行榜、2016中国各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和2016中国自主招生大学排行榜等榜单。报告显示,北京大学雄居2016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榜首,2003-2016年10次赢得中国大学冠军,荣膺2016中国最佳大学桂冠;清华大学名列第2,复旦大学列第3,武汉大学居第4,浙江大学列第5;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荣膺2016中国七星级大学、跻身中国顶尖大学前列。台湾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膺中国港澳台最佳大学。在2003-2016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先后有140多所高校进入全国100强,北大清华领衔中国最佳大学“七校集团(B7集团)”,连续14年蝉联全国10强;北京、江苏、上海、辽宁和陕西等省区跻身百强的高校最多,青海、西藏和宁夏等省区高校至今无缘全国100强。
  
  大学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对外交流的窗口,报告首次发布2016中国最佳大学城市排行榜,北京市独占鳌头,拥有北大清华国科大等众多中国顶尖大学和中国一流大学,雄踞2016中国最佳大学城市排行榜榜首,当选2016年中国最适合两岸四地优秀学生和来华留学生学习及深造的城市,堪称中国最宜学城市。上海市列第2,武汉市居第3,杭州市列第4,南京市居第5,长沙市列第6,广州市居第7,长春市列第8,合肥市居第9,成都市列第10。备受瞩目的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上广”均进入全国十强,深圳市高等教育竞争力偏弱未能挤进全国10强之列,屈居2016中国最佳大学城市排行榜第29位。
  
  在最新2016中国自主招生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列“北约联盟”、“华约联盟”、“卓越联盟”和“不结盟”高校的第一名,在2016年各联盟高校的全国排名中位次最高。其中,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名列2016中国北约联盟大学排行榜前5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名列2016中国华约联盟大学排行榜前5强;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和重庆大学名列2016中国卓越联盟大学排行榜前5强;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名列2016中国不结盟大学排行榜前5强。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组建于1989年,是目前中国持续开展大学评价和创业创富研究时间最长的第三方评价团队,1989年发布中国第1个综合大学排行榜,至今已有27年历史;自2003年起已经连续14年发布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由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编制完成,旨在为2016年全国自主招生考试、高考和研究生考试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挑选大学、选择导师和学科专业提供权威参考指南,读者欲了解报告内容请访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cuaa.net)等网站。与国内外其它大学排行榜不同的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版大学排行榜评价数据全部采用第三方权威机构公开透明数据,不采用缺乏公信力、权威性差、学界不认可、自己认定的“自建数据库”数据。
  
  北大问鼎2016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冠军,荣膺2016中国最佳大学桂冠
  
  报告显示,2003-2016年的14年来,全国先后有140多所高校进入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堪称中国大学中综合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表现最佳的大学群体。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大学雄居榜首,10次赢得中国大学冠军宝座;清华大学名列第2,4次夺得中国大学第一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突出,跻身2016中国七星级大学;综合来看,北大清华国科大堪称2016中国最佳大学、中国最顶尖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中国最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是中国冲击世界“双一流”大学的排头兵。复旦大学列第3,12次赢得全国第三;武汉大学列第4,2次赢得全国第四;浙江大学居第5,2次赢得全国第三;中国人民大学列第6,最高排名为全国第五;上海交通大学列第7,最高排名为全国第三;南京大学列第8,7次赢得全国第五;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列第9,最高排名为全国第九;中山大学居第10,2次赢得全国第七。
  
  艾瑞深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综合大学排行榜创始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自2010年起,首倡中国大学分类、分区、分层和分级评价思想,音乐、美术、影视、戏剧、舞蹈、传媒、警察、外语等中国办学特色鲜明的行业性、专业型高水平大学不再纳入中国大学综合评价,仅参加更符合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世界大学评价科学原则和社会常识、更能体现其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的中国大学星级排名。其中,2003年以来跻身全国百强的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荣获2016中国六星级大学、中国五星级大学美誉,跻身2016中国顶尖大学和中国一流大学队列,跻身2016中国最佳大学阵营。
  
  报告公布了最新2016中国最佳民办高校排行榜,其中,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高居2016中国最佳独立学院排行榜榜首,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列第2,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居第3,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列第4,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居第5,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列第6,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居第7,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列第8,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列第9,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居第10。武昌首义学院问鼎2016中国最佳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文华学院列第2,山东英才学院列第3,西安欧亚学院居第4,三亚学院列第5,山东协和学院列第6,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居第7,西安外事学院列第8,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居第9,江西科技学院列第10。
  
  北大清华领衔中国最佳大学“七校集团(B7集团)”,连续14年蝉联全国10强
  
  统计显示,在2003-2016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全国有70所高校连续14年蝉联全国百强。其中,自2003年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中国大学综合排行榜的14年来,全国先后有15所高校跻身中国大学10强。艾瑞深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综合大学排行榜创始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从各校进入十强的次数来看,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等7所中国顶尖大学连续14年蝉联全国10强,构成了中国综合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和综合排名位次最为稳固的大学阵营,是中国的“常春藤大学”集团,堪称中国综合实力最强、中国最佳大学(ChinaBestUniversities)“七校集团(B7集团)”,是中国冲击世界“双一流”大学的第一方阵。另外,吉林大学11次,中国人民大学9次,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各6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和四川大学各2次,南开大学有1次跻身全国10强。
  
  2016中国最佳大学“七校集团”
 

序号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最高排名
最低排名
2016年最新排名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办学等级
1
北京大学
北京
1
2
1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
清华大学
北京
1
2
2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3
复旦大学
上海
3
4
3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4
武汉大学
湖北
4
9
4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5
浙江大学
浙江
3
6
5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6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3
8
7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7
南京大学
江苏
5
8
8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台大、港大和港中大荣膺中国港澳台地区最佳大学桂冠
  
  统计显示,在2003-2016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全国仅青海、西藏和宁夏等省区高校无缘全国百强,北京、江苏、上海、辽宁和陕西等省区跻身全国百强的高校数量最多。艾瑞深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综合大学排行榜创始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2003-2016年间,各个高校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位次变化,主要与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以及评价对象的变化有关。例如,北京大学从2008年以后能够稳住第一名,是引入“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等评价指标的结果;再如,2015年增加国防科技大学等军事院校以后,2014年排在100名以内的若干大学被挤出前100名。综合2016年各高校办学实力来看,虽然贵州大学、河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河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辽宁大学、新疆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落选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但这些高校是中国最有潜力冲击全国100强的大学。
  
  报告公布最新2016中国各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综合来看,华北地区、华东地区高等教育竞争力最强,分列第一、二名,中南地区排名第三,东北地区排名第四,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并列第五。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名列2016华北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前3强;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名列2016东北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前3强;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名列2016华东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前3强。武汉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山大学名列2016中南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前3强,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名列2016西南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前3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兰州大学名列2016西北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前3强;台湾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膺2016中国七星级大学,跻身中国顶尖大学和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荣膺2016中国港澳台地区最佳大学桂冠。
  
  2016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
 
学校名称
所在
地区
进入百
强次数
2016年排名情况
全国排名
办学类型
星级
排名
办学等级
1
北京大学
北京
14
1
中国研究型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
清华大学
北京
14
2
中国研究型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3
复旦大学
上海
14
3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4
武汉大学
湖北
14
4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5
浙江大学
浙江
14
5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6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4
6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7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14
7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8
南京大学
江苏
14
8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9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湖南
2
9
中国研究型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0
中山大学
广东
14
10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1
吉林大学
吉林
14
1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14
12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13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14
13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4
四川大学
四川
14
14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5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4
15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6
南开大学
天津
14
16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7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14
17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8
中南大学
湖南
14
18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9
同济大学
上海
14
19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0
天津大学
天津
14
20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1
山东大学
山东
14
2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14
2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3
厦门大学
福建
14
23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4
东南大学
江苏
14
24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4
25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6
东北大学
辽宁
14
26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7
重庆大学
重庆
14
27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8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14
28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9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14
29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0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14
30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1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14
31
中国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2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4
32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3
湖南大学
湖南
14
33
中国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4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14
34
中国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5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14
35
中国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6
兰州大学
甘肃
14
36
中国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7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14
37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8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14
38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9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14
39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0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14
40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1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14
41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2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14
42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3
长安大学
陕西
11
42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4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4
42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5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4
45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6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14
46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7
西北大学
陕西
14
47
区域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8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14
48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9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14
49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0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14
50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1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14
51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2
西南大学
重庆
12
52
区域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3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14
53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4
河海大学
江苏
14
54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河南
2
55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6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14
56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7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14
57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8
暨南大学
广东
14
58
区域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9
云南大学
云南
14
59
区域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0
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
14
60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14
61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2
郑州大学
河南
14
62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63
苏州大学
江苏
14
63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64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14
64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14
65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6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13
66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7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14
67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8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14
68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14
69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0
第三军医大学
重庆
2
70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71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
2
71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72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14
72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73
第四军医大学
陕西
2
73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74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14
74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75
上海大学
上海
14
75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7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12
76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7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11
77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8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13
78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9
东华大学
上海
14
79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0
南昌大学
江西
11
80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1
解放军理工大学
江苏
2
81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2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
82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3
广西大学
广西
10
83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4
福州大学
福建
13
83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5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14
83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6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13
86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7
深圳大学
广东
2
87
区域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8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14
88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9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4
89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90
燕山大学
河北
12
90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6
90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2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8
92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3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6
93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4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10
93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5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
13
95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6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1
96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7
安徽大学
安徽
12
97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8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10
98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9
江南大学
江苏
13
99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00
山西大学
山西
13
100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01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11
101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02
河南大学
河南
7
101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03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
11
101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04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4
104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05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12
106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06
河北大学
河北
2
107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07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
8
109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08
辽宁大学
辽宁
12
110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09
新疆大学
新疆
13
111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10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
8
112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1
海南大学
海南
5
114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12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
3
115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3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3
116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14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2
118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15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4
119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6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
2
121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17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3
124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8
湘潭大学
湖南
4
124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19
江苏大学
江苏
2
126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20
扬州大学
江苏
2
127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21
贵州大学
贵州
7
127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22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3
129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23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
1
130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24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
7
131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25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2
131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26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4
138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27
哈尔滨医科大学
黑龙江
2
139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28
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
2
143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29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2
143
专业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30
延边大学
吉林
1
161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31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1
162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32
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
2
162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33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1
171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34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
1
190
区域特色研究型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135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1
218
专业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 姓名
  • 所在地
  • 手机
  • 考试类型
  • 高考成绩
  • 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考生健康申明卡及安全考试承诺书
    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考生健康申明卡及安全考试承诺书 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考生健康申明卡及安全考试承诺书 2022-11-10
  • 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考生须知
    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考生须知 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将于2022年11月21日-11月28日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为确保考生顺利参加考试,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鉴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考试防疫要求将按疫情变化适时调整,请密切关注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和福建师范大学考点的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考试防疫要求,遵守考试防疫规定。同时,请考生积极配合学校或当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做好考前健康情况摸排工作,如实填报目前居住地、身体健康情况等信息。 2022-11-10
  • 关于部分考生申请2022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退费的通告
    关于部分考生申请2022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退费的通告 2022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于10月22日—25日举行。鉴于当时有部分考生受疫情影响或因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无法参加考试,经研究,决定启动部分考生考试退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申请退费对象 (一)因受疫情影响,本次自考所报课程未如期参加考试的考生。 (二)因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无法参加考试的一线人员。 2022-11-08
  • 福建省2022年成人高考考生退费通告
    福建省2022年成人高考考生退费通告 为保障广大考生权益,对于因疫情无法参加我省202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提出申请即予以退费。现将退费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受理时间 2022年11月11日至11月18日,逾期不再受理。 二、退费流程 考生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官网(https://www.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成考成招-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申请。 三、其他事项 考试报名费由省教育考试院按原缴费渠道统一原路退回,预计2022年12月底完成。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2022年11月6日 2022-11-07
进入招考公示首页
  •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专业介绍——智能控制技术专业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专业介绍——智能控制技术专业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专业介绍——智能控制技术专业 2024-01-24
  • 上海杉达学院俄语专业介绍
    上海杉达学院俄语专业介绍 基于国家“一带一路”的大政方针,结合地域优势和顺应社会需求,本校于2017年在教育部备案并于同年秋季招收第一批全日制俄语本科学生。从2021年开始,招收具有一定俄语基础的专升本学生。 俄语专业由业内资深教授领衔,以骨干师资为核心,积极发展青年力量,所有在岗专职教师均已获得博士学位和取得相应职称,这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高效而有利的保障。经过短短四年的建设与发展,杉达俄语已初具雏形,国际交流及校企合作稳步推进。 2024-02-27
  • 黑龙江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
    黑龙江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000年成立,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面向时尚领域,主要服务于服装服饰产业中的大众品牌企业,以培养现代服装产业团队领导型人才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美学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够在服装服饰及时尚相关产业从事产品策划、设计开发、营销、推广、培训等多岗位工作的通才型、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2025-02-17
  • 广西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介绍
    广西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介绍 工业工程专业是广西科技大学为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科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本科专业。该专业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应用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和制造工程等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的能力,从而能够从事系统的分析、设计、建造、改善、再造及整合,有效配置人力、财力、物力,以发挥系统的运作功能、求得最佳经济效益。 2025-03-28
进入专业介绍首页
  • 高考260分能报什么样的专业?
    高考260分能报什么样的专业? 高考当中,对于低分的我们来说,很难去选择一个好的院校和一个好的专业,虽然如此,但还是有一些学校,供我们选择,针对260分的我们,还是要以就业为准去选院校和专业。那么高考260分能报什么样的专业? 2023-10-11
  • 高考被录取的专业不喜欢该怎么办?
    高考被录取的专业不喜欢该怎么办? 若你对所录取的专业不甚满意,思考转换专业无疑是一个实际的解决方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若对高考录取的专业不感兴趣,我们应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 2024-08-29
  • 高考落榜了还能不能读大专?
    高考落榜了还能不能读大专? 高考结束后,总有人成绩不理想,或者志愿填报失误,和升学失之交臂,这部分人也就是落榜生。那么,落榜生到底还能上大专吗? 2024-10-18
  • 高考生落榜了还有哪些选择呢?
    高考生落榜了还有哪些选择呢? 每年到查分数的时候,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当我们因为某种原因而成绩不理想,导致落榜时,不能感到迷茫,要及时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其次,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视自己的成绩,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高考生落榜了还有哪些选择呢? 2024-10-24
进入招生章程首页
  • 2024福建高考地理真题
    2024福建高考地理真题 2024年福建高考地理已于6月9日结束,福建高考地理采用的是福建卷,考试真题与答案已经公布,考生可以通过查阅真题和答案,了解自己的考试情况,为接下来的备考和志愿填报做好准备。更多高考资讯、高校最新政策、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志愿填报等信息,请关注福建高考网。 2024-06-08
  • 2024福建高考政治真题
    2024福建高考政治真题 2024年福建高考政治已经顺利结束,福建高考政治采用的是福建卷,考试真题与答案已经公布,考生可以通过查阅真题和答案,了解自己的考试情况,为接下来的备考和志愿填报做好准备。更多高考资讯、高校最新政策、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志愿填报等信息,请关注福建高考网。 2024-06-14
  • 2025福建高考物理真题
    2025福建高考物理真题 2025年福建高考物理已顺利结束,福建高考物理采用的是福建卷,考试真题与答案已经公布,考生可以通过查阅真题和答案,了解自己的考试情况,为接下来的备考和志愿填报做好准备。更多高考资讯、高校最新政策、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志愿填报等信息,请关注福建高考网。 2025-06-12
  • 2025福建高考历史真题
    2025福建高考历史真题 2025年福建高考历史已顺利结束,福建高考历史采用的是福建卷,考试真题与答案已经公布,考生可以通过查阅真题和答案,了解自己的考试情况,为接下来的志愿填报做好准备。更多高考资讯、高校最新政策、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志愿填报等信息,请关注福建高考网。 2025-06-18
进入高考真题首页
  • 2020年福建省高考各类各批次投档比例
    2020年福建省高考各类各批次投档比例 实行梯度志愿投档的高校:其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军队院校区分性别,原则上按招生计划数的110%投档。如有多名考生文考总分加上政策性加分均为报考院校最低投档分、且符合学校调档要求,则不受 2020-07-24
  • 2020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实施办法
    2020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实施办法 各市、县(区)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9〕4号)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特殊类型 2020-07-23
  • 厦门医学院2019年高考录取规则
    厦门医学院2019年高考录取规则 【录取原则】1、学校招生录取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开选拔、公正透明、择优录取”的原则。2、学校招生录取工作遵循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和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制定关于2019年普通高考招生录 2019-06-05
  • 龙岩学院2019年高考录取规则
    龙岩学院2019年高考录取规则 第十七条 考生要求专业体检受限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可以不予录取:1.严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 2019-06-05
进入高考政策首页
进入录取查询首页
进入就业情况首页
今讲高考升学

账号密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