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舞台上身着汉服,仪态大方;
她从10万人的海选中依靠着自己的实力脱颖而出,技惊四座,
被赞誉为“在诗歌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她9场比赛3次夺得“百人团”冠军,第5场71秒答对19道题,
创造《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的纪录!虽然最终与冠军失之交臂,但她的绝佳表现与独特风采已深深折服了众人,央视主持人董卿更是称赞她
“虽败犹荣”!
芳华四月,五彩缤纷。近日,
闽江学院2013届历史学专业毕业生陈珏如惊艳了央视一套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同时也刷屏多个社交网络平台!4月7日下午,记者与陈珏如展开了一次关于“诗”的对话,带你一起走进这位福州姑娘的诗意世界。
“诗词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谈中,陈珏如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词在自己生活中的位置和意义。“活在一个诗意的精神世界里,时时刻刻都在诗意地栖居。”
——这是陈珏如对自己生活的概括“诗词吸引我,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好像它就是一件很喜欢的衣服,一个神交已久的朋友,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忙碌的时候不会想起它,如若走到天光云影里,诗词就自然而然涌上心头,从嘴里说出,能完美地表达心情。”
——这说的是诗词对于陈珏如的魅力所在
在浩瀚如烟的诗词海洋中,陈珏如最钟情哪些,又如何描述自己?“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是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是她对感情的看重“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却又是她的浪漫主义追求诗词可以抒情明志。陈珏如1991年出生在三明尤溪,2013年考入闽江学院就读历史系。如今成为基层公务员,
爱美的她经常拍照发朋友圈,并配以优美的诗词描绘当下心情。让阅读的人犹如置身诗情画意的空间,感受着别样的生活趣味: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江南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飞入菜花无处寻”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在今年元宵节前,陈珏如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转型升级后的东街口的祝福。
“多一点对美的敏锐和热爱生活”诗词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福州才女如何炼成?陈珏如告诉记者,她小学时就很喜欢宋词,那时候觉得《宋词三百首》里的词写得很美,但并没有理解其中内涵。
让她对诗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喜爱,是在读完《红楼梦》之后。书中的人物刻画、情节描写,让珏如感受到“文化大观园”的魅力。弹古筝、着汉服、收藏古董包,这些爱好都是在那之后产生的。多才多艺的她,因此被誉为“汉服才女”。

“学诗词和学别的东西不一样,多一点对美的敏锐和热爱生活,对学诗大有裨益。”陈珏如认为,学诗不能带有功利性,如果仅仅只是刻意地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背诵诗歌,所带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陈珏如用心感受诗词之美以及诗词给生活带来的美好。
“更多的我们可以在阅读名著、欣赏电影和游览名胜古迹时,去享受品味和学习诗词。”这也体现在她在福州的工作生活之中。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时,她总会联想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经典诗句;程师孟《福州温泉》中“此泉何日落天涯,不见莲花见荔枝。”也引领她去欣赏福州的温泉特色;唐代诗人杜荀鹤“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的诗句表达了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蕴含了山的拼搏和海的包容,正是福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城市精神的写照。
“难忘师恩,母校是心中最美思绪”
“我对古诗词的热爱很大一部分源于历史学专业,所谓文史不分家,古诗词中蕴含着很多历史的典故和人生的智慧,历史如果用浪漫的方式去表达,那就是文学;历史如果传唱,那就是诗歌。”陈珏如告诉记者,
在闽江学院历史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学习,让她在读诗的过程中可以站在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诗,也更容易明白其中所蕴含的中华美学和民族情感。虽然已经毕业五年,但母校闽江学院的老师、同学和一草一木至今依然让陈珏如深深眷恋:
难忘师恩
薛菁教授的学识渊博,一身旗袍,优雅从容,三尺讲台绘春秋;
宋馥香教授的治学严谨;
尤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房建国老师,不仅学术造诣高,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特别受用,而且有足够的亲和力,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
难忘同窗谊
我觉得我大学时代最美好的事,可能是和我的大学室友相处融洽,大家生活在一起,一起上学,相互支持,对于我的不善言辞和任性,她们都特别包容我,我们一直有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感谢这群和我一起走过青春最美岁月的人。
难忘母校
母校依然是我心中搁浅的,最美丽最感动的思绪。
无论是晨罄广场的朝霞绚丽,还是融侨文体中心的灯光熠熠,还有教学楼旁一地的葱兰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让我留恋不已。
现在,陈珏如任职鼓楼区文联,用手中的笔为人民服务。她说:“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给我带来了取之不尽的自信心,让我能昂首挺胸看世界,激励我脚踏实做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基层文艺岗位上,当好‘彩笔’,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继承与创造。”
寄语榕城学子“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陈珏如说:“希望同学们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诗词也好,美术也好,音乐舞蹈也好,多去接触,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