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填报中专业选择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明白,但还是有很多人先“保大学”再“保专业”,心里想着大学里有机会转专业。
事实真的如此吗?如今有许多因素和原因会导致转专业越来越难。
1、客观因素
到了大学以后,经过接触和向学长学姐的了解,大家都开始重视专业的重要性,毕竟好专业谁都想读,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客观上导致转专业越来越难,因为我们的对手越来越多。
2、主观因素
想转专业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学校不可能都满足,甚至学校会降低转专业的名额,毕竟好多专业报考的人本就越来越少,如果都想转那只会让冷门专业人数少到尴尬。
下面我们就以清华大学为例,看看清华大学大一、大二学生的转专业申请情况。
想转热门专业?太难了!
从全校转专业的情况上看,两极分化相当明显,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经济与金融、法学、建筑学报名人数均高于接受人数,而物理、材料、能动等专业几乎没人愿意报名,出现申请“挂零”的尴尬现象。
再看看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的规定:
申请转系同学自愿放弃保研和当年奖学金评比;
有可能“留级”一年;
越是好专业限制越多,转入难度越大。
很显然,清华都如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会出台越来越严厉的规定,让转专业变得越来越难。
下面是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的转专业故事:
记得5年前的夏天,经过10年寒窗苦读的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全国中学生都向往的北大。
那年秋天,我怀着对未来的无限的憧憬,来到了北大这个美丽的校园。
可是没想到大学的开始,就是我人生噩梦的开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选了一个冷门的专业。所以,大一我就寻思着转系了。
按照别的学校的要求,转系是要看本专业的大一成绩的。刚上大学的我,凭借着高中时的吃苦精神和一股不服输的狠劲,终于在北大这个高手云集的地方拼了一个不错的大一成绩。
可是,等我转专业的时候,我傻眼了。
我最想转的是经济类的专业。结果一看该学院的转系规定,明确写着转该院的必要条件是高考分数不低于该专业在你们省招生的最低分。也就是我想转金融专业,当年在我们省招的最低690,那么我们这些670考上北大根本没有转系资格。
然后,北大还有一个学院,也是和经济有关的。
我提前准备了三个月的专业面试,提前把个人简历,为什么转系,学习规划都做妥当了,又自己把该院的大一基础课程看了许多。
结果,面试的时候,老师一个又一个政治经济学的专业问题向我砸来。最后,可想而知,我没有成功。
我这才知道,换个专业,并没有高考时班主任跟我们说得那么轻巧。
当然了,并不是每个学校的转专业政策都像清华北大那么严格。但转专业政策也是同学们报考志愿时必须考量的因素,尤其是那些对自己未来规划比较模糊,对自身性格、兴趣不太了解的同学。
当然现在很多学校为了减少专业填报失误的现象,已经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对于“选择困难症”的同学可以考虑这类院校。
另外,如果入学后无法成功转专业,还可以考虑辅修双专业、跨专业考研等途径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过你或许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还是提醒2018年高考的同学们高考志愿填报时一定要选好专业,有“保专业”的意识!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