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月18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名单。我校5人入选,其中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2人,青年学者1人。我校此次入选的2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分别为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胡少伟、蒋斌,讲座教授Brian Uy、赵彦利以及青年学者丁选明。
5月18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名单。我校5人入选,其中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2人,青年学者1人。我校此次入选的2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分别为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胡少伟(东部到西部),所聘岗位为结构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蒋斌,所聘岗位为有色金属冶金。2位讲座教授分别为土木工程学院教授Brian Uy,所聘岗位为结构工程;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彦利,所聘岗位为生物医学工程。青年学者为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丁选明,所聘岗位为岩土工程。
为做好我校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工作,学校鼓励各二级单位积极利用国家针对西部地区高校的政策支持,争取东部高层次人才依托我校申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吸引海外高水平教授依托我校申报讲座教授。同时,学校还通过采取召开“人才专题工作会”、“申报交流会”、“预答辩会”等一系列措施加强长江学者申报工作。
为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教育部从2011年起实施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该计划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共同构成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胡少伟,男,1969年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各类混凝土结构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建立了混凝土损伤断裂力学理论—预应力组合结构复合受力分析理论—复杂混凝土结构全寿命服役性态诊断技术等一整套保障工程结构安全的理论体系。近5年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水利公益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以及重大工程技术咨询项目100余项,多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1),实现了水利行业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突破;获得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均排名第1);获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4项。出版专著 10 部,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110余篇,被引2000余次。主参编规范8部,牵头授权国家专利18项。
蒋斌,男,1975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长期从事镁及镁合金冶金工程研究,在冶金质量控制、新型镁合金材料及先进制备与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为镁合金冶金与材料发展及其在汽车、3C产品和军工等领域的应用做出了贡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数十篇,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等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课题,荣获国际镁协技术创新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
Brian Uy,男,1970年1月出生,现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从事组合结构和钢结构相关的科研、教学和实践工作,已经发表了650余篇论文,其中180余篇期刊论文。Brian是结构工程领域 14 个国际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国际钢结构和组合结构相关规范的编制组的主要成员之一,澳大利亚标准委员会组合结构编制组的主席,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桥梁结构编制组成员,目前正担任美国钢结构协会(AISC)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组合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Brian的研究成果广泛被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国际标准或规范所采纳,推动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学科的发展。
赵彦利,男,1978年4月出生,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长期致力于生物材料科学和化学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纳米生物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临床应用开发。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南洋理工大学建立并开创了生物成像癌症诊断、靶向疾病细胞以及细胞内可控药物释放等一系列癌症诊断和治疗平台,为开发更高效的癌症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新途径。在Science、 Chem Rev、 Nat Chem、 J Am Chem Soc、 Adv Mater、Angew Chem In Ed 等国际一流期刊共发表 SCI 论文280余篇,SCI总引用7800余次,他引近5000次,单篇引用次数超过100的论文1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 ESI 高引用论文(>top 1%)。
丁选明,男,1980年9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从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方向的科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十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获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132篇,其中SCI收录44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26篇)、EI收录73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国家标准1部、行业标准3部、省部级规程2部,获国家级工法1项、省级工法8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