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考试也叫“春季高考”,是高考之外另一条上大学的途径。那么分类考试语文试卷考什么?每个省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政策都不一样,有的省份需要单独测试语文成绩,而福建省则使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中语文科目的成绩作为录取依据。一起往下看吧!
分类考试中职学校类考生语文试卷
分类考试中职学校类考生按照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技能测试成绩进行录取,其中学业水平公共基础知识考查语文科目。根据《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语文考试内容如下: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坚持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测试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评价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的能力,诊断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学业水平考试将考查学生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评价[D]和表达应用[E]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对文本进行剖析,筛选材料中的信息,揭示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给予归纳整理。
D.欣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欣赏阅读材料的写作特色和语言艺术,并对阅读材料有一定的见解、观点、体会、感悟等。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根据设置的活动要求,查找、搜集和整理资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职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且能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考试的范围为基础知识、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部分,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写作等方面,以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测试为重点。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内容 类别 |
能力 要求 |
考试要点与要求 |
基础知识与应用 | A | 识记常用汉字的音、形、义,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
B、E | 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色彩。 | |
C | 辨析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常见语病。 | |
E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
C、D | 辨析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 | |
E | 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 |
A | 识记所列篇目的文学文化常识,默写要求背诵的诗文。 | |
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 | C | 整体感知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C | 分析结构,归纳要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和选文主旨。 | |
B、C | 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 |
C、D | 辨析文体,赏析选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艺术。 | |
阅读与欣赏(文言文阅读) | A | 准确判断文言诗文句读。 |
B |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 |
B |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而”“于”“为”“以”“其”)的含义和用法。 | |
C | 辨析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 |
B | 能够根据语境翻译文言文篇目中的句子。 | |
B | 理解古代诗词的内容与思想情感。 | |
表达与交流 | E | 能掌握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应聘等常用口语交际形式的基本方法、技巧及要求,并能够根据日常生活、学习和职业岗位的需要加以运用。 |
E | 能写作便条、单据、启事、通知、求职信、应聘书等常用应用文,做到要素明晰,格式规范,语言平实,用词准确。 | |
E | 文体写作:能根据写作目的和文体要求,独立写出完整的文章。 (1)掌握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2)能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3)中心明确,内容翔实,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语句通顺。 (5)字迹清楚,标点正确,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
|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E | 了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能以成长、专业、职场、环保、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为主题进行综合运用。 |
备注:(一)此表中能力要求A、B、C、D、E指考核要求中的能力层级。
(二)考试要点与要求均指向本大纲所列重点篇目。
三、重点篇目
序号 | 选文 | 出处 | 背诵要求 | |||||||||||
出版社 | 高教社 | 人教社 | 语文社 | 外研社 | ||||||||||
篇目 | 上册 | 下册 | 职业和拓展模块 | 上册 | 下册 | 职业和拓展模块 | 上册 | 下册 | 职业和拓展模块 | 上册 | 下册 | 职业和拓展模块 | ||
1 | 我的母亲(老舍) | √ | √ | √ | ||||||||||
2 | 那一年,面包飘香(李家同) | 职业 | √ | 拓展 | ||||||||||
3 | 一碗清汤荞麦面(栗良平) | √ | √ | 职业 | ||||||||||
4 | 荷塘月色(朱自清) | √ | √ | √ | 拓展 | |||||||||
5 |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 | √ | ||||||||||||
6 | 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 | √ | √ | 拓展 | ||||||||||
7 | 家园落日(莫怀戚) | √ | ||||||||||||
8 | 随想二则(汪国真) | √ | ||||||||||||
9 | 做个唐朝少年郎(潘向黎) | √ | ||||||||||||
10 | 永远的蝴蝶(陈启佑) | √ | ||||||||||||
11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 √ | 拓展 | √ | ||||||||||
12 |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 √ | √ | |||||||||||
13 | 项链(莫泊桑) | √ | √ | √ | ||||||||||
14 | 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 职业 | 拓展 | |||||||||||
15 | 第六枚戒指(简·柏特) | √ | ||||||||||||
16 | 雷雨(曹禺) | √ | √ | √ | 拓展 | |||||||||
17 |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 √ | ||||||||||||
18 | 再别康桥(徐志摩) | 拓展 | √ | 全诗 | ||||||||||
19 | 雨巷(戴望舒) | √ | √ | √ | ||||||||||
20 |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 职业 | √ | 全诗 | ||||||||||
21 | 致橡树(舒婷) | √ | √ | √ | 全诗 | |||||||||
22 | 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 √ | ||||||||||||
23 | 人脑与电脑(戴君惕) | √ | ||||||||||||
24 | 牛郎织女(戴文赛 ) | √ | ||||||||||||
25 | 神奇的极光(曹冲) | 拓展 | ||||||||||||
26 |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 职业 | ||||||||||||
27 | 创造宣言(陶行知) | √ | ||||||||||||
28 | 习惯成自然(叶圣陶) | √ | ||||||||||||
29 | 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 | √ | √ | |||||||||||
30 | 人类的动物园(节选)(毕飞宇) | √ | ||||||||||||
31 | 短歌行(曹操) | 拓展 | 拓展 | 全诗 | ||||||||||
32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 | √ | 全诗 | ||||||||||
33 | 山居秋暝(王维) | √ | √ | 全诗 | ||||||||||
34 | 将进酒(李白) | √ | √ | 全诗 | ||||||||||
35 | 登高(杜甫) | √ | √ | √ | 全诗 | |||||||||
36 | 过华清宫(杜牧) | √ | √ | 全诗 | ||||||||||
37 | 雨霖铃(柳永) | √ | √ | 全诗 | ||||||||||
38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 | √ | √ | 拓展 | 全诗 | ||||||||
39 | 一剪梅(李清照) | √ | 拓展 | 拓展 | 全诗 | |||||||||
40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 √ | √ | 全诗 | ||||||||||
41 |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 √ | ||||||||||||
42 | 劝学(荀子) | √ | √ | √ | √ | 第三段 | ||||||||
43 | 鸿门宴(司马迁) | 拓展 | √ | √ | 拓展 | |||||||||
44 | 师说(韩愈) | √ | √ | √ | 拓展 | 第一段 | ||||||||
45 | 六国论(苏洵) | 拓展 | 拓展 | 拓展 |
分类考试普通高中类考生语文试卷
普通高中类考生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参考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择优录取,其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语文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非补考成绩)是录取依据。根据《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语文考试内容如下:
一、考试形式与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二、试卷结构与难度
试卷分为I卷Ⅱ卷两部分,I卷为选择题,约30分,Ⅱ卷为非选择题,约70分。I卷分为四类:语言文字运用6题12分;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6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6分;文言文阅读3题6分。Ⅱ卷分为四类:名句名篇默写为填空题,1题10分;古代诗歌阅读为简答题,2题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为简答题,3题15分;写作1题40分。
试卷难度0.85左右。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四、考试内容与能力层级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文学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4.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四)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识记常见的文化知识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五)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六)写作
表达应用E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附录】
(一)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共30篇段)
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韩愈《师说》
刘禹锡《陋室铭》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苏轼《赤壁赋》
周敦颐《爱莲说》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诗经·氓》
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李白《蜀道难》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杨花落尽子规啼)
杜甫《春望》
杜甫《登高》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琵琶行》
李商隐《锦瑟》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王安石《登飞来峰》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陆游《游山西村》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二)文言文阅读重点篇目(共7篇)
鸿门宴
赤壁赋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师说
滕王阁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