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本着 “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招生原则,结合2009年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东南大学制定本章程。
一、学校概况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三个主校区,占地面积6300多亩。学校前身是1902年清代两江总督张之洞等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改名为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首任校长郭秉文先生广延名师,戮力办学,东大声名日炽,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1928年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经多年发展,其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大工学院为主体,在中央大学本部的四牌楼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南京工学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
一百余年来,一代代东大人拼搏进取、艰苦创业,学校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声誉日隆,如今已成为一所以工为特色,理、工、医、文、法、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二、办学特色1、注重学科专业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我校现设64个本科专业,主要依托20个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学科,经过包括11名院士、28名长江学者、503名博导在内的2000多名教师的辛勤耕耘,形成了丰富的专业办学资源,已有国家特色专业1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建设点28个、国家精品课程27门、省级优秀课程(群)60多门,各专业在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平台和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的基础上,以二级学科口径为主,按照专业内核要求,精炼教学内容,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构建专业主干课程(群);按照灵活专业适应的原则,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构建专业方向课程,形成了科学先进的课程体系。2、注重教学改革,培养模式先进。充分利用我校以工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按照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以 “加强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基础,凝炼专业主干,灵活专业适应”的总体思路,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网络助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精炼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开放自主研学,强调学生获取运用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大学生科研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等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越资源条件,多学习,多实践,提早进入科研活动,使学生具有明显的专业特长和创新能力。3、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选择空间。学生在教学计划的框架内,可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选择课程和进程,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入学一年后,符合学校“转系、转专业实施细则”的学生可按自己的志向提出转系、转专业申请,经学校考核合格后,可转系或转专业学习。试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的专业,学生还可在专业分流时,根据分流方案在专业大类范围内选择专业。学生修完专业规定的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的必修学分后,可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自主选择本学科的专业方向,使学生能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扩大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允许学生在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允许延长学习年限、在八年内分阶段完成本科学业。4、致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学校坚持因材施教,构建了由点到面、立体交叉的优秀生培养格局:成立以杰出校友吴健雄命名的“人才培养特区”吴健雄学院。考生可通过二种途径进入吴健雄学院:一是直接报考理工实验班;二是录取到我校电类、机械动力类、土木建筑类等专业的优秀考生自愿提出申请,经考核择优转入吴健雄学院学习。吴健雄学院按照“强基础、强实践、强能力、成大器”的目标,聘请优秀师资,组织小班教学,强化理论基础,突出自主研学,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挥提供良好的环境。两年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