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离高考还有19天,很多同学已经开始为此隐隐担忧。那么真正开考时,高考一朝定胜负的特殊性、凝重的气氛、心理因素等很容易打乱考生的答题思维。那么该如何提前防范和应对呢?一起来看!
1、神经不要蹦得太紧
历年来,很多学校如果作为考点的话,都会在考前几天让学生离校,甚至有的同学会主动考虑回家复习。那么,这个时候,适当的放松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要熬夜,同时一定要要注意饮食。
考前做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然后轻松上场,接下来就是临场应试发挥了。
分享一个调研君的真实经历:
2018年6月7日上午,高考第一场语文科目的考试,调研君的镜头捕捉到一位妈妈手捧鲜花等待女儿走出考场。但是直到最后也没有看到女儿的身影,最后得知女儿因为由于饮食不当,加上精神过度紧张,引发了肠痉挛,没撑到考试结束就被送往了医院救治。
这种事情可能很少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到自己身上,那就是严重的打击。所以保持考前良好的饮食规律,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高考而言,是绝对的优势!
2、提前感受环境,主动调节心态
高考时,考生是需要提前15分钟进入考场。那么此时可以看一看教室四周,熟悉一下陌生的环境,提前打破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坐在考场座位上,应该尽快进入角色,此时一定不要再去想复习的好坏,不要再去想会不会考一些自己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点,因为此时的焦虑是徒劳的。此时应该要调整一下迎战姿态,文具摆好,眼镜摘下擦一擦。把这些动作权当考前稳定情绪的“心灵体操”。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