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于6月24日早上10点公布了,考生们在确认了自己的成绩之后,就得开始选择高校报考了。但其实高校的报考过程也是许多家长和考生们头疼的一个地方,一些985和211的高校适合的专业却不是最好,想要自己喜欢的专业,学校却不尽如人意,那么到底该怎么选择呢?
看法一:专业比大学更重要
其实专业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一个“标签”,在踏入社会之后,专业会是你找寻工作的指南针,你的专业也就差不多指导着你未来的工作方向。专业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不同行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例如,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医生,那就需要学习医学专业;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律师,那就需要学习法学专业。
有些同学会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一定规划,很清楚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要首选专业。只有“选对专业”,才能“入想干的行”。选择专业一定意义上就是“选择职业、选择方向”。
选择一个专业,意味着选择了一种职业发展、一种成才渠道、一种成长方向。如果你有相对清晰的职业规划,也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那就勇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即使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未来同样可以通过读研、读博等方式进入理想的大学。
看法二、学校比专业更加重要
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树立和培养科学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养成科学精神、良好品质和坚强意志,即获得精神层面的成长。
一般来说,一个优质的高校往往都会伴随着良好的学习环境或者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如同空气、土壤、环境,对人才培养具有潜移默化作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思想行为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教授提出的“泡菜理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柯俊教授提出的“陶冶理论”,都强调了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泡菜理论”认为,由糖、盐、生姜、大蒜等构成的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校园文化的育人过程就像泡菜制作一样,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决定了其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陶冶理论”认为,在制陶和冶金过程中,即使是成分完全相同的原料,在不同的炉窑气氛中就会形成不同品质的产品。校园文化的育人过程就像陶冶一样,不同的学校氛围会培养出风格迥异的学生。
不过提醒各位同学,在平行志愿下专业竞争更激烈,如果首选学校,就要适当降低专业的要求;如果首选专业,就要考虑降低对学校的选择。
这是因为实行平行志愿,必然会使高校的投档分“扁平化”,即以往投到同一所高校的考生相差几十分的现象减少了,考生的分数变成比较接近,“大小年”现象也随之消失。在此情况下,专业的竞争就更加剧烈,考生要更加重视专业的冷热搭配,在专业选择上要留有余地。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