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拥有了资料就可以填好志愿。
在考试结束之后、成绩公布之前填报志愿,考生若拥有标准答案,就可较好地估算出成绩。在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若是使用标准分,考生拥有标准分的知识,就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的相对位置;若是使用原始分,考生拥有分段统计表,也可以清楚大概的位次。要是考生拥有关于高校介绍、专业设置等情况的资料,就会使选择更有针对性。
但是,资料只能作参考,只有资料不懂得填报志愿的方法和技巧,照样选择不到合适的学校,甚至出现高分低就或落榜现象。因此,掌握填报志愿的方法、步骤和技巧最关键,也最重要。
6.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或望“名”生义、或心存偏见。
一是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二是心存偏见,将师范、农林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也很高;三是对一些省外学校不了解,有的学校只因为不在直辖市或者省会城市就不愿填报。
7.填“服从分配”会吃亏。
“是否服从分配”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所报各志愿学校都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调剂到其他院校;二是当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而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这项规定,显然扩大了考生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为规定填报的几个院校和专业,都是有限的,如果填了“同意服从分配”,就会增加上百个院校、几十个专业录取的机会,绝对不会吃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