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转专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家长、学生关注的热点。据有关部门对全国高校的调查,很多同学由于高考之前对相关专业了解不深,进入大学以后逐渐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从而导致一些学习方面的困难,于是就产生了转系、转专业的想法。调查显示: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重新选择专业,65.5%的学生表示将另有选择。不可否认,转专业在一些高校有渐热趋势。但是因为各高校在相关的制度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导致很多学生转系受阻或受限,落下不小的遗憾,所以对有关转系、转专业方面的制度不得不予及早关注。
一般说来,转专业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按大类招生,通过一两年的公共课培养后,自己再选择专业;二是学校有关专业,如实验班、双语班、定向班等在大家进入大学之后重新选拔组建;三是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大一过后学校组织一次短期的专业调整,从而使大家获得转专业的机会。但是,大多数的院校对于转专业都有着一定的限制,例如:
名额限制:南开大学规定每学年转出的学生数一般不得超过该年级专业总人数的10%,而西南财经大学则规定各学院接收转人学生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5%~10%。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学生人学后,升人二年级前,允许在本专业平均学习成绩前10%的学生(非定向生)转专业。”
回院系限制:并非所有的院系都接收转专业学生,部分专业如哲学、考古学、地质学、非通用语种等专业的保送生和高考中降分录取的学生不允许转系。北京大学规定新生人学后第一学年的下学期,可以申请转系或转专业,不过需双方院系同意,并经过一定的测试(目前转系比例的限制为20%),合格者可以转系。
成绩限制:上海交通大学去年起对各省(市)、自治区高考成绩前30名(高考原始成绩,不含各类加分)的优秀学生,在进校后3个月内,可在全校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或学院(包括各类试点班);华北电力大学就规定一年级必修课累计平均学分成绩在80分及以上、且专业排名在前3%以内的优秀学生,方可以在校区范围内申请转专业(原则上不同学科门类之间不予互转,但根据课程设置实际情况,相近学科门类之间可以互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要求经济学原理、外语、数学(含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的考试成绩均在80分以上者方可转入。北京邮电大学对转专业则作了如下规定: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学校提供入学后申请转专业的机会。申请资格:1.全日制本科一年级第二学期在校学生;2.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或校规校纪行为;3.必修课成绩全部合格(不含补考、重修合格);4.成绩排名在本年级本专业的前10%,名额不得顺延。
另外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0所高校都在招生章程中表示,如果考生没有考上理想的专业,入学后还有机会换专业。高校推出的转专业政策大大地满足了考生的专业需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填“服从专业调剂”,不仅能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将来还有机会重新选择自己的专业呢!
但也并非所有的院校都对转系、转专业设置这么多的限制,例如北师大的转专业政策就是很开明的,学生读完大一后,如果发现有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可以填写转系申请表并参加相应的测试,通过者即可成功转系。此过程和手续简单易行,每届转系成功比例都很大,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北京科技大学从2005年开始不再设置成绩门槛,该校任何学生都可以申请转专业;同济大学也继续大幅降低转专业的“门槛”,学生学完一年级课程后,学习成绩达到一定要求,约有50%的学生有资格提出转专业申请。此外,政策较宽松的还有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考生可以在报考的时候先从招生简章中了解。
初衷可能因环境而转化,兴趣也可能因时而变。
也许到了大学,你会发现自己更加喜欢的东西,从而产生转专业的想法。像G00gle全球副总裁、微软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就是在大二时从法律专业转到了计算机专业,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不过,在决定转专业的时候,你也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是“半路出家”,你可能需要承受较大的学业压力。
另外,还要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实力,因为不同的专业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