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高分考生选院校,低分考生选专业”的说法,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唐智松提醒,“高分考生选院校”不一定正确,因为院校名气与所选专业实力不一定吻合,所以高分考生是优先选择院校还是优先考虑专业,要看具体情况。对于“低分考生选专业”,他觉得科学性较高。在不大可能进入名校的情况下,势必要优先考虑专业,看看自己的专业学习需求、未来择业需求与所选专业的资源是否匹配。
2020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这段时间,填报志愿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操心的头等大事。报志愿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1名学生(包含高考生和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3%的受访本届高考生填志愿会自己拿主意。95.5%的受访高考生希望远离家乡去求学。已进入大学校园的受访者对考生填报志愿给出了建议:77.1%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要结合个人兴趣专长考虑,不盲目跟风,61.8%的受访大学生建议提前了解意向学校知名领域、专业的就业前景。
受访学生中,59.3%为本届高考生,40.7%为在校大学生。男生占53.5%,女生占46.5%。
考生填志愿要考虑高校对本科生教育的重视程度
曲莹(化名)是北京某高校新闻学院本科生,高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她很早就锁定了几所名校,如愿上了其中一所。“学校有名气,未来也好就业。我还看重学校所在地的发展水平,这与学生大学4年的生活环境、实习机会等息息相关”。
江西某高校大二学生胡晓桦(化名)说,自己当年高考分数一般,能够选择的学校在排名上没有优势,她就侧重考察了校风校纪、师资水平、地理位置、校园环境四方面。“学校校风严谨务实,教出来的学生品行也不会差”。
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唐智松认为,高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智能基础、情感偏好、志趣追求、职业愿景等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但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应该是高校对本科生教育的重视程度。
哪些是大家填志愿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学校排名与名气最受关注,65.3%的受访学生选择了此项。其他因素依次是:就业情况(56.2%)、地理位置(55.9%)、城市经济水平(54.4%)、专业师资力量(44.3%)、学术科研实力(42.3%)和校风口碑(31.4%)等。
身为北方人,选择了南方院校,胡晓桦表示,“要去见见外面的世界”是她的初衷。“从小到大都在家乡学习,异地读大学特别能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让自己加速成长”。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