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沪上有资格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有复旦、交大、同济、华理、华师大、财大、东华、上外8所。如果考生参加了招生院校组织的自主选拔测试并合格,高考成绩也必须达到第一批本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才有可能被录取。录取这部分考生,招生计划不使用公布的招生计划。
获得这些院校自主招生优惠录取资格的考生,必须把该院校的志愿填在平行志愿A志愿位置上,市教育考试院将在招生院校所在批次第一轮投档前先投档给招生院校。如果考生不把该志愿填报在A志愿位置,则无法享受到优惠录取政策。
误区四:蜂拥填报本地高校
由于今年本市的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方案中,不强求考生每批填报一所外地院校,很多考生和家长因此打算不填报外地院校,殊不知蜂拥报考本地高校有可能抬高录取分数线,同时还放弃了大好机会。
据了解,在本市招生的很多外省市院校都有很高的办学水平,不少高校甚至是跻身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的重点院校。从往年在沪招生情况来看,为吸引本市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很多外省市院校都推出了该校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热门专业计划面向本市招生。
为鼓励考生踊跃报考外省市院校,今年本市继续实行报考外省市院校加20分投档和外省市院校降分投档政策。从去年招生情况来看,三个批次中,共有1434名本市考生享受到了一、二志愿报考外地院校的加分政策而被外地院校录取。其中,本科批次中享受外地院校降分投档录取优惠政策的考生达到513名。
误区五:不要过分迷信往年分数线
由于今年是本市第一年实施平行志愿投档和填报方法,往年的各种参考资料都是按照“志愿优先”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产生的,仅供参考。另一方面,考生家长在定位时,不要迷信各院校往年公布的录取分数线,由于它们都是最低录取分数线,参考价值有限。
对于考生来说,怎样才能准确自我定位呢?考生首先应把高中阶段的日常测验和模拟考的成绩来为自己合理定位,估计自己在班级、学校、所在区县乃至全市考生群体中的大致位置。考生随后还可了解一下各院校近几年的线上生源情况和录取平均分,做到心中有数。
家长应加强和班主任沟通,准确把握孩子考试时的心理状态。如有些考生属于“怯场型选手”,而有些考生则属于“比赛型选手”,考试时往往能超常发挥。对于这一心理因素,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都应充分考虑到。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