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从今年开始,各高校的独立学院要“摘帽单飞”,不允许再发“母体学校”的学位证书,而只能颁发独立学院自己的学位证书。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所独立学院的负责人坦言,未来几年,独立学院必须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的确,近年来,独立学院的招生难度越来越大,在日前进行的山东二本一次征集志愿中,有104所院校的理科和119所院校的文科出现“零投档”,其中90%以上为独立学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近几年普通高校不断扩招,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费居高不下、“公(办)民(办)”性质不清等问题,都为许多家长所诟病。教育界甚至已经出现“中国不再需要独立学院”的声音。
一辩:独立学院已经失去市场?
正方:同样考分,考生已有更多选择
王桂琴(考生家长):要在五年前,孩子成绩不是很理想,我会毫不犹豫地给他报一所重点大学的独立学院,以确保他能有学上。但是现在,我绝对不会这么做了。因为同样的考分,孩子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
这几年来,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一直在扩大,加上海外高校在国内招生频频发力,孩子上大学的难度相比过去已经远远降低。在此情况下,花点钱孩子就可以去国外,想省钱孩子也能上一般的大学,独立学院自然也就没了市场。
反方:找准定位,一样活得很好
舒天祥(化名,北京某独立学院教师):许多“看衰”独立学院的人都说我们生活在普通高校和海外高校的夹缝中,注定要失败。其实未必,我们仍然符合相当一部分考生群体的需要,只要找准定位,我们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首先,相比海外高校,我们的学费只是他们的十分之一。其次,独立学院大多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中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更多。许多考分只能上内地偏远地区普通高校的考生,出于自身毕业后发展的需要,都会选择报考我们这样的独立学院。
二辩:降低学费可以摆脱困境?
正方:降学费“门槛”可扩大生源覆盖面
吕方(公务员(微博)):我认为,当前独立学院遭遇招生困境,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其动辄上万元的高昂学费,这样的学费水平堵住了许多家境贫困孩子的上学路。试想现在有多少考生家庭能负担得起大学四年超过5万元,三倍于普通高校的学费?
一旦独立学院下调学费标准,便可大大扩大其生源覆盖面,许多贫困地区学生上大学有了更多选择。生源基础多了,独立学院的招生难度自然也就大大下降了。
反方:做好内功是“王道”,降学费影响生存
刘先生(浙江某独立学院招生负责人):最近我们一直在研判招生形势的转变,招生难度在加大,于是有人提出了降低学费的改革办法。但仔细一讨论,明显行不通。我们毕竟不是普通公办高校,可以获得大量的财政拨款。作为市场化办学的高校,学费是我们能够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一旦降低学费,我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要提高招生水平,走出目前的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从自身着手,下大力气,引进好的师资,改进教学管理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积极联系市场,开拓学生的就业渠道。学生进学校能学到知识,能找到好工作,何愁生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