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二学生,假冒他人之名上了大学,并于2006年顺利完成4年本科学业。最近,由于被冒名者在广州无法办理信用卡,导致这桩7年前的旧案被暴露出来。(2009年5月14日 “人民网”:湖北高二学生持他人录取通知书读完大学)
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怪事一箩筐,接着往里装。湖南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的事件还未落音,从湖北孝昌县又传出了这件未经高考的高中二年级学生,顶替他人上完大学的“翻版”。
当然,事件是在发展,湖南的王同学是参加过高考的,是在父母的精心操作之下冒名顶替进了大学,要不是另一个当事人“因身份问题面临被取消教师资格证”,事情不会败露。而湖北的当事人竟高中都未读完,还顺利地读上了大学,读完了大学,要不是由于“在广州无法办理信用卡”,“这桩7年前的旧案”还不会被暴露出来。话说白了,两起冒名顶替事件,两起“李鬼盖李逵”事件,都不是靠我们的机制、体制等原因发现的,都不是由有关学校、单位认真审核后发现的,而仅是因为偶然因素才暴露出来的,否则,就只能身份异位,只能李鬼、李逵和谐一辈子了。因此而联想,作为教育人,便有了深深的悲哀,甚至是出乎远悲哀的悲凉。
悲哀之一,貌使严谨周全公平公正的高校招生制度,竟是如此般纸糊。我国的高校招生录取,从制度设计到操作环节,应该是非常完备的,本人就从事过招生工作,也知道,对于高校招生,有专门的机构操作,有非常全面的电子档案,有严格的投档、审核、监督程序,高校的学籍建立也十分严格,但就是在这样的制度设计和操作环节下,一些人的作弊竟是如此的简单,如此轻松:分数不够,便定向录取;发通知书,偷梁换柱;寄发录取通知,找人代领则可,一两个人便“搞定”,如崂山道士有了穿墙之术,什么“铜墙铁壁”均视之如无碍之境。真不知是“道士”的妖术太高,还是我们的制度等成了水做的,纸糊的,甚至是我们其中有人在如观音玉帝般“神助”道士为妖作孽。
悲哀之二,被视“神圣殿堂”和“象牙塔”的高等教育的学业完成,竟是如此的简单轻松。两起事件,一名顶替者为当年高考仅300多分者,比要入读的学校,可差了近200分,用招生录取的专业人士说,那同学“仅够二专的分数”;而另一位人士更拽,高中根本没毕业,按现行的高考政策,参加高考的资格都没有,更遑论读大学了。但幸运得很,也神奇得很,两位同学都顺利地读完了大学,顺利地领到了毕业证书。说到这里,我倒应申明一句,我不是持智力差异论者,也不是顽固为一成不变者,但按照常人思维,总觉得两位压根儿不具备高校入学者,甚至一位与入学条件相距甚远者,都顺利完成了学业,应该可以猜想我们的大学其实是很好读的,是只要考取了,只要入学了,只要在学校不太出格,都是可以领取毕业证的。难怪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找不了工作,难怪用人单位说大学生不如中职学生好用,我想,这原因不需要苦苦寻找了。当然,我更愿意相信,那种混文凭的“南郭学生”只是极少数。
悲哀之三,也为最为悲凉之一,就是我们奉为神圣的制度、规定,我们不懈追求的命运,竟是偶然因素就可以改变的,竟是一两个人轻松无意间就可以改变的,竟是玩笑的“灰飞烟灭”。对此,我相信关注两起事件的人都已从客观的新闻报道中看出,都会从事件描述中联想到,我也不好赘述,也羞于再言。罢了,罢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