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新浪高考频道特别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招办负责人于2009年5月22日(周五)做客新浪,在线解读09年报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各类政策并解答考生疑问。访谈已结束,以下为此次访谈的文字实录。
主持人娄雷: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娄雷,您现在关注的是2009年全国高招系列访谈节目,今天的节目我们和大家关注的学校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大家邀请到的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招办老师张凤琴。张老师先跟各位网友打个招呼吧。
张凤琴: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娄雷:节目一开始您还是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咱们学校。
张凤琴: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1987年改为现名,在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2006年我校成为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学。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建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兼顾成人教育为主要办学形式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办学体系,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培养地学人才的摇篮和进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内地学教育的排头兵和国际地学界的知名学府。在2005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在数万名毕业生中,涌现出25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00余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有的走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2008年3月,我校校友温家宝继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任总理。
我校现有1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工程硕士领域、MBA、MPA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博士后流动站。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主持人娄雷:中国地质大学,不少网友觉得是不是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整年在荒山野岭工作,风餐露宿,特别辛苦呢?
张凤琴:这也是我们一直不停地向考生解释的问题,许多家长一听到“地质”两字,就联想到艰苦危险,脑海中可能就浮现出地质工作者背着地质包,拿着地质锤,一步一步往山上爬,工作环境极其恶劣,风吹日晒、风餐露宿的。当然了,不可否认,我校传统的地学类优势专业的学生出野外的机会确实比一般专业要多,但工作条件远不是许多考生及家长所想象的那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探测仪器、交通工具等较过去都有很大改善,这些先进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的引进,给地质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所以请广大考生及家长能够消除这个误区;另外,我校已发展成为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校,可供考生选择的专业还是比较丰富的。
主持人娄雷:在武汉还有一个中国地质大学,这两所学校是什么关系啊?
张凤琴:中国地质大学在北京、武汉两地独立办学,分别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在两个学校是两套班子,是独立招生的,填志愿的时候分清楚,两个学校的代码不一样。
主持人娄雷:根据您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一所全国重点大学,非常优秀的学校,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教学实力的重要指标,请您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师资吧。
张凤琴:学校现有教职工1187人,其中专任教师724名,高级职称教师411名,博士生导师18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9名。学校拥有一批年轻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其中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李四光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得者6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优秀青年骨干32人等;有3名教师获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3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奖,13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奖,9名教师获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奖,3名教师获百千万人才工程奖,5名教师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奖。
主持人娄雷:地质大学是一所很优秀的大学,也一定有很多优势学科和专业,请您就地质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为我们做一下介绍。
张凤琴:我校通过传统地学学科间的融合,巩固了已有的地学优势;通过地学向工程等应用学科的延伸和拓展,扩大了地学的研究领域,增强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有特色的地学延伸类学科;通过支持地学与非地学学科的密切联系和交叉,促进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确立了人文、社科独特的研究方向。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地学为核心,地学、地学延伸、非地学三大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