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础知识部分
作为大纲卷最后一年的考试,整个语文卷没有出现偏题怪题。32分的基础知识题难度适中,包含了字音、字形、选词填空、成语、病句、文学常识、背诵、语言表达及应用八个部分、八道题目(字音、字形放在第一题混考,情况与去年相同,语言表达及应用包含两个题目)。
今年的字音字形题仍然采用去年的出题方式,将字音、字形放在第一题混考。其中的励精图治、揣度、囹圄,在讲义上都出现过,瞩目、人才荟萃、莅临、鸢飞鱼跃的出题方式在课堂上讲过,复习过的同学们不会被第一道题目难住。
选词填空的临场思路仍然是选择文学性强、书面性强的词语,秩序、擅长一一应选,答案自现。很明显,对于一个早已形成规律的考试来说,积累和功底只是一个方面,加以技巧的指导可以让我们更快更准的选出答案。
成语题中的四个成语都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成语,难度并不大。课堂上讲过,正确项多是出题者抄的,而错误项多是出题者编的。这道题仍然在这一规律中,同学们应该可以较快判断出来。
病句题B、C、D项考查了关联词、更换主语和搭配。后两句的错误都较为明显,B项则很明显是设计过的选项。
背诵和文学常识都考得是常见内容。特别是背诵题,由于去年没有考唐代文学作品,所以09年考杜甫《旅夜书怀》和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可以预见的。而按照每年都会考儿女私情句的规律,继去年考了《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今年考到了秦观的《鹊桥仙》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难度均不甚大。
语言表达及应用的两个题目,第一个是写长单句,有点像英语(论坛)课里学习写定语从句时做的练习。第二个题目是拟写解说词,09年海淀二模拟卷“神州第一街”的题目与之极其相似,内容都与歌颂建国60年有关,同学们作答时应该有所体现。
今年32分的基础知识题相比去年的32分难度有所下降,特别是语言应用的题目,没有出现去年的“看图说话”和大段文字的紧缩。同学们对规律的熟悉、对技巧的掌握在此显得非常重要,毕竟基础知识题仍然是整个语文卷面上可以期待的较容易拿满分的一部分。
(二) 古诗文阅读部分
今年的古文题选自《史记•叔孙通列传》,阅读难度较去年的《汉书•韩延寿传》较难。故事情节中虽然仍然有正邪之争,如叔孙通与“鄙儒”的争论,但主要讲述的为国正礼仪的情节却是同学们不大熟悉的,所以会让大家觉得有点费解。然而,很多年古文题都曾出现文难读而题好做的情况。因此,把握例年古文题目的设置可以让我们在没有读懂文章的情况下极大可能的获得满分。例如,今年的古文首题即第6题,考查模式仍然是古文今译者错,而四个选项里只有C是如此,答案立现。再比如最后一题,从文章的构成角度来看,对正面角色的正面形象有削弱作用的往往是错项,答案D立现。因此,考前认真复习过课堂上讲解过的方法的同学们应该不大会在古文中出现问题。
相比去年的断句题选自《韩非子•说林上》,今年的断句选自《老子•七十七章》中更有名气一点的句子“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难度有所降低。课堂上讲过的并列结构、换主语断句都出现在题中。
今年的古诗作者不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人物。虽然有些同学知道作者张孝祥与岳飞都是抗金将领、爱国词人,但题中注释却并未提及相关历史背景,因此答题时不必顾虑是否有这一方面的积累。整个古诗题都不难,第一题很明显D选项没有什么逻辑,在楼上听水底的音乐声,想一想也觉得脱离实际。第二题考查我们熟悉的宋词词人,苏轼、辛弃疾、岳飞都可以写,比较容易。第三题与第二题一脉相承,具体分析诗中某几句表现作者豪迈之情的就可以。具体分析方法及例年高考(论坛)主观题的答案组成形式都在课堂上讲过,依此作答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甚至满分。
今年的古诗文题整体难度与去年持平,题目设置也没有大幅跳离常规。毕竟古文题并非考量大家的文学鉴赏力,而是一种较简单的对应关系。但仍然希望同学们在进入大学后,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文学阅读,提高文学能力对于大家长远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三) 现代文阅读部分
2009年全国卷与各自主命题省份的现代文阅读仍表现出相当地稳健态势,无论从文章的选取还是从设题的角度、难度等方面都与往年考试保持着相当的一致性。下面具体从题目选文特点、题目设置特点以及考生应对策略这三方面做一个分析:
一、选文特点分析
考生如果在考前对历年真题进行过仔细的研究与分析,对于2009年的选文甚至命题路数一定不会陌生。比如,全国1卷《彩色的翅膀》在选题上仍延续07年《总想为你唱支歌》、08年《阳关古道苍凉美》两篇文章的西北主题,文中提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其实也早在2006年全国高考题《绵绵土》中反复出现过。全国2卷,《岳桦》。从题目及文章内容来看,都与07年《总想为你唱支歌》中的出现的“胡杨林”相似,只是故事发生的地点置换成了东北的长白山,但从两种树木中传递出的作者对“顽强生命力”的热情歌唱似乎又是相同的。在题目设置上,考生们也会发现2009年全国的两套卷与往年07、08年的高度相似性。其他省区的文章选题,则力求一种文化气息和内涵,与历年的思路也颇为一致。如北京卷09年的《司马祠》就延续了去年《碧云寺的秋色》这种学者散文的文化哲学命题。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与07年山东卷《灯火的温情》之神似;广东卷《耕作的诗人》、《书房的窗子》等等也都是类似的文化哲学类主旨。
二、题目设置特点分析
纵观09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可以发现,试题命制仍体现出文章内容理解与文章鉴赏二分天下的图景。前者更多属于难度适中的题目,后者则具有比较强的难度和区分度。文章内容理解包括:文章词句理解、内容分析以及作者观点评价等题目类型。全国1卷、全国2卷延续近三年来必出句子理解题的惯例,仍要求考生解释两个划线句子的含义,共4分;福建卷要求考生解释词语“格调”的内涵;湖南卷要求学生解释“俨然”含义等,都是此类题目。内容分析与作者观点评价类题目,即大部分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等面目出现的题目几乎在各套试卷中都能够看到,且都有较高分值。2009年的鉴赏题在命制上突出考察学生对句子作用、文章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等知识点的掌握。要求考生就文章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进行作答;就文章作者所使用的方法、手法、修辞等进行分析等,几乎在所有试卷中都有体现。
三 考生应对策略
考生应对策略,也可根据今年的形势进行调整和反思。近几年的考题,我们发现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单独命题的试卷,往往都非常重视试卷的稳定性,因此在选文和题目考察的方式上都是比较固定的。考对词句理解和内容分析这类试题,应注意从原文中锁定搜寻答案。因为很多情况下,为了保证答案的合理性和参照性,命题人往往就是以文章相关内容为蓝本,稍加整理制定参考答案的。考生还可以仔细研究往年试题,观察这类题目的赋分原则,2分、4分、6分等分值背后往往都暗示着考生答题时所列条目的多少,摸透了这里的规律,就可以预防答案遗漏等问题。对于鉴赏题,考生有必要在平时训练时把相关的鉴赏常识像语文其他部分的知识点那样记诵下来,如现代文中常考的表现手法(象征、欲扬先抑、对比、渲染烘托、联想想象等)、修辞手法、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如开头的为下文做铺垫;中间的承上启下;结尾的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照应开头等)类似知识整理成一个知识谱系,在考试时灵活取用,在结合对文章的具体分析,就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了。
(四) 作文部分
全国Ⅰ 请以“路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行立意。2、除诗歌外,文休不限。3、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1出的是越来越不靠谱了。不带这么欺负外地考生的。
去年全国卷一出了一道“鼓励”大伙去写“宿构类”文章的地震材料大汇总。无论考生之前练的是关于512地震的怎样的一篇文章,都可以在碰到这道题目的时候大着胆子直接照抄一遍即可。原因就在于题目的可写范围过于的全面和广博。从政府及国家机器到灾民自救和救人,从媒体到一般民众,从国内到国际援助……
而今年的题目则完全是北京市东城区一模的原题。上过我课的学生都可以脱口而出《路径》这一题目的要点和难点。从考察难度来说命题作文的审题难度不高,远远不及材料作文的晦涩,那么区分度的考察则全权交到了立意的深刻和新颖上面。能够区分“路径”和“路”的区别是完成这一“不可能任务”的开端。路径之所以不是路,在于它的目的和方向的已定性。所以此处的路径可以直接理解为到达某个理想或者目标的方式或者过程。根据“历年高考统一核”的理论可以迅速找到一批现成考(论坛)点和原始文章。立意搞定了,在语言、材料、结构等后续工作中或者将其视作“语言概念类”(这几乎是一定的)利用“画脑图”的方法迅速搜罗材料;或者将其视作“哲理思辨类”总结正反两方面观点再结合模版加以构建。于是一篇又一篇具有极强说理性的议论文便呼之欲出了……
全国Ⅱ 根据阅读材料,自拟题目!
阅读材料:在一个圣诞节前夕,道尔顿给他的妈妈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了做为圣诞节的礼物。当妈妈看到袜子时,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拿着袜子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地放过,他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
又是一篇印证“历年高考统一核”的高考真题。不懂的考生参照07年海南宁夏卷。如果继续忽视历年真题的重要,这样的悲剧还会在未来重演,区别只在于公立学校的老师不做对他没什么损失,而考生不这么做却可能抱憾终生。
北京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典型的“主观感受类”题目,在北京卷历史上具有颠覆性革命色彩的一篇文章。早在2008年高考结束之后的阅卷纵横中就已经表现出了阅卷人对于千篇一律的“伪议论文”的厌倦。而早在比这更早的两年前,我便已经在课堂上通过对近五年全国卷的梳理和分析中提出了这一必然的趋势,哪怕是仅仅听过我讲座的学生亦可以对“议论文已不适合高考考场”的的结论耳熟于心。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真相,但几乎所有的老师和绝大部分的考生都有意的在回避这个问题。而09年便是瓜熟蒂落的时候……不懂的读者可以参照本人博客中一年前的文章《》,其中有对于此类题目的详细分析。“一年前……”我衷心的希望这样的教学悲剧不要再次发生。
天津 以“我说九零后”为话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800字左右。
再次证明了“主观感受类”的伟大复兴。亦是“社会现象类”题目的典型 ,直接使用我课上传授的“社会现象三步走”的原则直接就可以解决。让我们再次赞叹分类的伟大力量。
上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是矛盾所在,亦是解题关键。可以写“生命、亲情甚至创新的主题”此题难度较高,但范围有很广,属于知难行易类。是本次考试中不可多得的好题。
重庆 我与故事
主观感受类的又一篇题目,很难想像只会通过论定论据论证去都建议论文的考生如何面对。
辽宁 沈阳全民读书月 从构形角度写
沿袭了上一年的传统,仍然以社会想象为考查重点,相信有08年的真题为前车之鉴,辽宁的考生对这道题的把握可以更加游刃有余一些。尤其这道题还与06年全国卷2“读书现象的调查报告”为“同一核”的题目。在课上亦做过详细讲解,使用社会现象类模版可以轻松攻克。
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提供高考填报志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录取、历年高考分数线、高考政策、高考招生计划、福建高考招生、补录、扩招、高考计划外招生、福建高考、高考招生信息、高考试卷答案、高考试题、全国高校信息查询等各项服务。http://www.555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