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高考(论坛)生在乌鲁木齐心理咨询中心办公室和心理专家高明学老师进行交流。
一年一度的高考虽已结束,但一些考生在不知不觉中又陷入了“心理高考”中:烦躁、忧虑、抑郁接踵而来。6月11日,记者从首府几家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了解到,从高考结束到目前,他们已接待了近百位家长的咨询,咨询的问题大多是孩子高考后出现了一些反常行为,但却不知如何面对。
对此,本报在家长与学生中间进行了一些调查,同时,还请来乌鲁木齐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高明学老师,针对考生出现的种种“考后综合症”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陷入“心理高考”的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恍惚型:不见分数不轻松
张娅楠(化名)是乌市某重点中学实验班的学生,从小到大成绩都一直很出色,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骄傲。今年参加高考前,小楠一直把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奋斗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她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地学习,看到孩子这般努力,她的母亲张女士既欣慰又心疼。
她原本以为,考完后,女儿就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可没想到,如今小楠天天都呆在家里,根本不愿与亲戚、同学接触,情绪非常低落。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小楠一直在担心自己的分数。看到女儿这副模样,张女士非常担心。为了让女儿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张女士鼓励她去购物,或者去看电影,为的就是不要总想着分数。可女儿却总说没兴趣,并表示成绩不出来,干什么都没劲。并且,张女士还发现女儿考后出现失眠状况,每天早早就起床了,说躺在床上睡不着。
专家支招:考后,家长虽然在关注孩子的情绪,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用行动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首先是家长要先平静下来,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孩子,鼓励孩子把担心和痛苦说出来。其次是帮助孩子走出家门,让亲人朋友多和孩子交往,甚至可以让孩子做点家务。三是引导孩子离开令人不不愉快情境,如:过度关注与高考有关的消息,谈论与高考有关的话题等。只有让孩子远离不健康的心理情绪,才能加强自我调理,顺利渡过这一心理关口。
忧郁型:考试失利自我封闭
宵小(化名)是一个单亲之家,他的母亲为了他和弟弟能有好的条件上学,在他们的父亲去世之后,就将家里唯一的财产——一套房子租了出去,而自己却搬进了地下室生活,看着母亲所做的一切,他很心疼。宵小向母亲保证,一定会好好上学。他的母亲也答应,只要宵小考上国防生,她就搬出地下室,重新住楼房。
可是学习一向优秀的他,却在今年的高考中发挥失利。想到母的操劳,还有为自己的付出,宵小没有了快乐的理由,他选择封闭了自己,而且食不知味,甚至连母亲也无颜去见。对此,他的母亲很担忧。
专家支招:家长是考生最亲近的人,在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没考好,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奚落、责备、丧气的话。宵小母亲首先要从失落和烦恼中走出来,要有意识地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接纳孩子的努力,甚至主动搬回楼房来住,这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和尊重。另外,也可以请一些孩子平时比较尊重信服和愿意交往的人与孩子交流,给孩子以适量的宽容、爱护与指导等。
盲目型:放纵自己夜夜笙歌
高考结束了,对于很多考生来说,爸爸妈妈终于可以不再干涉自己的自由,终于可以解除所有的束缚放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束缚”的消失似乎在突然之间让一些学生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他们不知道干些什么。
家住大湾的小强,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不过,他一直也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每天有规律地上学、放学。今年高考,随着最后一门课程考试的结束,他内心空荡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并且总是觉得很烦闷。高考结束后的几天里,他不是夜夜上网,就是和同学一起唱歌、喝酒。
等安静下来时,他就会显得很焦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干什么。而类似于小强一样大的高中毕业生,在诸多的咨询者中占很大的比例。
专家支招:高考结束和录取前这段时间,通常是考生的心理“真空期”,有的考生可能会陷入一种过度放松的状态,如上网、无节制的聚会喝酒,一些男生还学会了吸烟等。也就是这个时期,网瘾、烟瘾、酒瘾乘“虚”而入。甚至一些出色的考生,在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后反倒变得很异类。
所以建议家长引导孩子适当保留一段时间的正常生活和作息规律,利用这段时间可以总结一下自己中学时代的生活,也可以和同学、老师一起设想一下未来的大学生活。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利用假期学习一些以前没时间学习的特长等。
继续阅读心理调整有三个重要时期
对于孩子高考后出现的异常情况,如何做到早发现早控制?高明学老师表示这期间有三个重要时间段。
首先是考后一周,考生的心理处于考前与考后调整的重要阶段。考前的紧张学习和考试期间的全神贯注,把考生的应激水平提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
而考后,那些外在的应激源正在减少和消失,考生的紧张度就应该得到逐步的缓解。但个别心理调节能力差的考生,却很难适应甚至还会处于缺乏应激源的高度紧张状态下,容易出现情绪失调。
(如失眠,坐立不安,没有作息时间,无所事事,烦躁等。)
其次是成绩公布前后,考生又处于一个新的期待性焦虑中。虽然考后都进行了估分,也都相互了解了同学的考试水平,但当考生面对一个对自己人生即将产生重要作用的“结果”时,难免产生一种新的、高强度的焦虑。这种焦虑比参加考试的焦虑更加复杂,因为等待成绩的这个阶段,每一个考生都不同程度地对考试做了种种评测,考虑得越多也就是评测方案越多的人焦虑感越高。
(如莫名其妙的紧张,烦躁,不能集中注意力,怕听到意外的声音,不敢接电话,突然不愿再提到分数和考试,不愿见同学等。)
最后是入学前,即要真正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庭时。大多数学生高考前都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学习的,都没有长时间离开过父母和家人。拿到通知书后虽然很兴奋,但当开学报到的日期越来越近,内心的不安和情感的撕裂就会出现。
因为新的环境需要他们重新适应;也因为和父母、同学、朋友以及恋人需要分离。所以,这个时期考生容易出现情感痛苦和心理不安。
(如伤心,容易哭泣和流泪,感觉生活没意义,不愿离开家和父母,不愿参加一些活动,容易回忆过去等。)
三种考生值得关注
高明学老师表示,在诸多现象当中,有三种考生应重点关注:首先是日常学习、生活中过度自信的考生。此类考生大多比较顺利,自身要求严格,追求完美。如果估分、填报志愿,乃至录取等环节出现了任何“闪失”,都是他(她)所不能接受的。此时如果家长和身边人不能给予必要的重视,容易导致心理危机发生。
其次是性格内向且缺乏人际交往的考生。性格内向的人平时就不喜欢和人交流,但面对高考这样一件“大事”他仍然需要基本的交流。如果他又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导致他很难得到他人的心理支持,高考后任何一个困难或挫折都有可能使他无法面对。
最后是家庭关系不好的考生。有些家庭矛盾积累过多但又因为孩子高考而得到有效控制,高考后可能会产生大量释放;有些家庭矛盾是以教育孩子的形式表现出来,高考可能又会成为新的、更大的冲突源;有些家庭矛盾由家族或几代人的争斗逐渐转变成了对考生的关注,也会因为考后转变为新的家庭冲突。所有这些因素,都很容易让孩子受到冷落、忽视,甚至将孩子卷入家庭矛盾中来,给他们的心灵制造更多的伤害。
特别视线乐观面对每一天
在诸多考生中,当然也不乏乐观向上的例子。
说起赵翔,父母总说他是个没心没肺的孩子,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但是,这种心态放在高考结束后,却是每位考生和家长向往的。
“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考完后因为担心分数都出现了各种各样不正常的情绪,可我家赵翔一直没有,问他高考发挥的怎么样,他就说和平常一样,一点看不出焦虑忧郁的样子,这种心态倒让我们做父母的感觉很轻松。”赵翔父亲说。
对此赵翔也表示:“反正已经考完了,郁闷忧伤解决不了问题,还不如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大学生寄语
新疆财经大学新闻系大三学生石孟龙:等出成绩的这段时间其实是很煎熬的,建议大家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但不能太过散漫,这个假期是最值得纪念的。
新疆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和振轩:无论是考好还是考坏,未来并不只有一条路,不要用高考来牵绊自己快乐,放松一点,开心一点。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大一学生佘海林:你已经付出了努力,如果努力过后仍然放不下自己,那就是在虐待自己。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大一学生祝琳:这是一个转折点,以分数论英雄的确很残酷,抹杀了无数个人的梦想,埋没了无数个人才,但我想“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是考不上,或不是一个理想的大学,也会有很多机会彰显自己的才能。
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提供高考填报志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录取、历年高考分数线、高考政策、高考招生计划、福建高考招生、补录、扩招、高考计划外招生、福建高考、高考招生信息、高考试卷答案、高考试题、全国高校信息查询等各项服务。http://www.555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