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结束了,12年寒窗有了一个暂时终结。考生中,有人如释重负开始彻底放松,有人茫然度日不知所措,有人身心交瘁陷入精神焦虑……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考生们如何安置自己的心情,并为挫折“疗伤”?
针对考后容易出现一些常见心理和现象,我们邀请厦门六中的心理老师王嘉欣为考生们做辅导。
现象1狂欢:扔书,疯玩发泄
最后一科考试结束后,有的考生把书包扔得老高,有的干脆对着空气大喊大叫,更多的考生选择痛痛快快玩个通宵。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种“疯狂”可能继续升级:看电视、上网、狂睡、疯玩,总之,就是要彻底颠覆原来的生活规律,把这么多年压抑的欲望都发泄出来。
这类考生占了相当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自己熬到头了,所以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一下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辛。也有一些家长纵容这种行为,因此此类现象愈演愈烈。甚至有些考生还不惜染上一些不良习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建议】仍需保持规律生活
考生可以适当地放松自己,给自己的身心一个休息和过渡的时间,但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没有节制,相反,生物钟突然被打乱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因此考生仍需保持规律的生活,以便为后续的报考和入学做好准备。
现象2抑郁:失常,悲观自责
每年都有考生发挥得不理想,小许是其中之一:他平时的成绩是可以进本一线的,可是英语(论坛)听力不在状态,理综也没答完。考完之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甚至还套上冬天的校服,把领子拉到最高,一句话也不说。他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回忆考试的过程,一遍又一遍地责备自己。父母看到他这样也跟着流泪。
这种考后抑郁是由于考前的过大压力引起的。考生把高考的好坏和人生的成功、命运的转折、家长的面子、家族的名誉都联系在一起,增添了高考的压力,其心情必然随考试的成绩好坏而大幅波动。在这种心态下,一旦发现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悲观和失望的情绪就会一下子占据整个心灵,感到惭愧、伤心、自责等。
【建议】一起面对重新开始
1.过去的毕竟都过去了,眼前的才是更重要的。考不好的考生要有落榜的心理准备,条条道路通罗马,高考也不是人生唯一一条道路。不管好或差,重新开始。
2.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多跟家长或朋友沟通倾诉,或参加一些有益的运动来排泄不良情绪。当然,也可以通过找专业老师,正确疏导。
3.家长必须跟孩子一起面对,帮助他树立新的目标,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言行举止,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现象3焦虑:等待,困顿难熬
高考后的焦虑主要是期待型的焦虑。等待放榜的时间段,考生会很焦虑,特别是一些平时成绩比较好的考生,期望值会比较高,但是又担心自己没有考出好成绩,上不了理想的大学,有的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举棋不定,有的甚至干脆全部推给父母。
接下来是等待录取的阶段,考生能做的只有等待,特别是那些成绩中等的考生,他们的录取时间相对靠后,等的时间越长越担心、越焦虑。一个往届的考生形容说:“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就像个犯人一样,在等待最后的宣判,每一天都那么难熬。”
【建议】合理认识制定目标
1.考生要对自己有合理的认识,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
2.考生可以找一些合适的事情来做,以抵消等待过程中的焦虑,比如:认真研究各高校的招生简章,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制定第一份大学计划;准备好入学所需的物品。
现象4茫然:失落,无所适从
“高考前我不止一次幻想过走出考场那一刻的轻松、喜悦甚至疯狂,我还制定了很多计划,而且经常想得非常兴奋。可是,高考真正结束后,心情却并非如此,甚至有点失落。”结束高考后的小林这样说。
还有的考生表示:“高考前起码还知道该干什么,考完了反倒不知道该干吗了。”在对厦门市某重点中学的70名考生的随机调查中显示:70%以上的考生感觉考完以后头脑突然变得空白了,除了睡觉外没别的想法。
这是一种茫然心理,许多考生从紧张的高考学习中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毕竟高考是伴随着学生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一个梦想,在高考的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随着压力的释放,相当一部分考生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
【建议】收集资讯规划未来
1.父母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运动、引导孩子交往,避免无事可做加剧这种虚无的情绪。
2.考生可以用这段时间为随后到来的填报志愿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奠定基础。
3.考生也可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
4.考生还要加强自我调理,适度地与同学交往,利用这段时间郊游、阅读、听音乐或帮家长做点家务。
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提供高考填报志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录取、历年高考分数线、高考政策、高考招生计划、福建高考招生、补录、扩招、高考计划外招生、福建高考、高考招生信息、高考试卷答案、高考试题、全国高校信息查询等各项服务。http://www.555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