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高考热虽已降温,但仍具有强烈隐喻的符号,一定程度而言,的确是泾渭分明的分水岭,它承载着太多家长和学生的梦想。正因为如此,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十几载,最大的愿望是金榜题名。也正因为承载着家长的殷殷期待,背负着整个社会的注视与喧哗,一路走来,考生莫不受到心灵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如今,当时间迈向后高考时代,考生是否就安然了,就摆脱压力了,就逃脱梦魇了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在后高考时代,尤其要注重考生的心理脉动。随着高考的结束,一般考生能够自我调节心理,从容应对现实,平稳实现心理转型。但是,还有两类考生的心理走向值得关注,一是陷入狂欢,一是郁郁寡欢。前者认为高考结束,苦难终于离去,陡然生发挣脱樊笼、一朝得解放之感,再加上自我感觉考得不错,大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与放纵,要么在美食的盛宴中饱食终日、酩酊大醉,要么在网吧里忘我“厮杀”、通宵达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应该说,高考结束,适当的放松并非不可,但放松不等于放纵,放纵过了头就难免引发悲剧。参照近年来的媒体报道,教训可谓多矣。
后者则是因为对高考发挥不甚满意,本认为胜券在握,孰料失误频频,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华丽的梦想就要破碎,不免愧对父母的殷切期待,也无法向对自己寄予厚望的老师交代,还备感难以面对世人的挑剔目光,于是愤懑之至,恨恨不已,愁肠百结,哀叹连连。如果该考生心理得不到及时的调节,或者找不到释放的出口,有可能会万念俱灰,在绝望中寻了短见。我们每年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悲剧,有媒体报道,因压力过大,一个刚刚高考完的考生从高楼上跃然一跳,结束了他年仅18岁的花样年华,让人不胜唏嘘。
针对上述种种情况,对考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是必要的。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一千多万名。想想看,这是多么庞大的群体,从高考结束的那天起,考生就进入了心理问题高发期,如果不进行人性化的心理救济,就难免酿发悲剧。对此,心理专家建议,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心理修复和心理干预,家长和老师应负起责任,切莫不以为意,敷衍塞责。比如,不能仅仅劝告孩子,高考不是人生全部,只是起点,这样太没技术含量了,太轻描淡写了。而应运用深入的心理启导手段,如春风化雨,让孩子入耳入心,这是老师和家长必须正视的新课题。
总之,切莫淡化后高考时代对考生的心理救济。莫等悲剧发生了才幡然醒悟、捶胸顿足,后悔不迭,也别让悲剧一再重复,否则这是对考生的不负责,是对生命的轻视。
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提供高考填报志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录取、历年高考分数线、高考政策、高考招生计划、福建高考招生、补录、扩招、高考计划外招生、福建高考、高考招生信息、高考试卷答案、高考试题、全国高校信息查询等各项服务。http://www.555ed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