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规定,今年广东省填报志愿的时间初定在6月30日—7月8日。对于广大高三考生和家长来说,必须把握好考后的这20多天时间,广泛收集和评估各种信息,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去实地“踩踩校”,为填报志愿做好充分准备。
1、估算成绩 定出层次
关于学生的位置,可以主要参考“一模”成绩和排名,再结合高考的发挥,从而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知己知彼’是填好志愿的首要原则。”中大招生办主任龙波说,“所以考生和家长必须在成绩出来之前,先估算自己的分数,并且研究一下三至五年的录取数据,判断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大致可以进哪种层次的学校;其次,要明确考生的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一定要把握好,选择专业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再次是要考虑经济状况,不同专业的收费是不同的,省内省外的大学花销也会有差别。”
关于学生的位置判断,可以主要参考“一模”成绩和排名,再结合高考的发挥情况,从而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一位招生办负责人介绍说:“按照一般情况,临考前3次模拟考试的平均成绩可以看作是考生的基本实力,以此估计自己在班上、在全校的排名。再根据本校近3年的录取率,取3年平均数,还要考虑本届考生的学习水平与上届相比有无明显波动,通过比较可大致知道自己处于哪一个录取分数段上。如全校有考生200人,A考生近3次模拟考试平均成绩在全校排名为第30位,即30/200。该校近3年平均录取率一本10%,二本为25%,专科30%,即35%的考生可上二批以上的本科院校。A考生排名为30,说明上一本的希望不大,而上二批本科院校的竞争力很强。”
省实高中部办公室全主任提醒说:“按照考生估分确定了学校层次后,最好也能够了解往上和往下一个档次的学校,这样即使分数有一些波动,填报志愿时也能从容应对。”
2、搜集信息 实地“踩校”
搜集信息包括招生形势、招生政策、招生规定、心仪高校及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等,越全面越好
凭成绩报志愿,决定考生能否如愿顺利录取的关键因素有二:一是考生志愿的集中与分散情况,二是该考生在所有考生中的位置。后一个可相对准确地推算出来,但志愿集中或分散的情况却无法事先了解,因此知分填志愿很容易“爆冷”。
要想提高志愿填报的准确度,家长和考生必须重视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运用。搜集信息包括招生形势、招生政策、当年的招生规定、心仪高校及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等,越全面越好,然后运用这些资料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
省实高中部办公室全主任表示,家长应该认真阅读有关资料,好好了解招生政策和学校情况。“现在每个考生手上都有两本书,其中《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介绍了近年来各个批次的录取分数线、各个专业的招生人数、选考科目的限制等,在《广东省2009年高等学校报考及填报志愿指南》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各院校各个专业去年的录取人数、上线率、投档数和平均分这几个数据,结合估分和兴趣、特长情况,再进一步确定学校和专业”。
“网络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曾志新说,“教育部门和各个正规高校都有网站,相关信息会挂在网上,家长和考生可以充分利用;其次,6月28日会举办招生咨询会,届时广东各高校都会在现场接受咨询,家长和考生可现场了解意向学校和专业的相关情况;一些学校也会举办开放咨询日,今年还有大学城巡礼活动,家长可实地去考察、了解。”
广州市七中副校长谢小萍建议家长,趁着高校还在上课,及早带孩子去各个高校实地“踩校”,“可以看看学校上课的情况、学生的精神面貌等,通过和学生交流,能了解到学校的特色和氛围。”
3、不同层次 不同选择
高分考生,直接奔名校;次高分考生,选特色专业;考分中上等,兼顾学校和专业;一般考生,着重考虑专业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一直是志愿填报的难题,两者能够兼顾当然最好,但是现实往往并不完美。有时分数能够达到学校的录取线,但却可能达不到心仪专业的分数线;有时分数能够轻松进入一个心仪的专业,但却并不太满意学校。面对这些情况,该如何选择?
一招生办负责人结合多年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家长和考生不妨参考:
对于高分考生,可以直接奔名校。从现实情况看,社会上还是比较看重学校的牌子,毕竟从哪里毕业是能够一下就了解到的,而能力如何则需要时间去了解。
次高分考生,可以选择重点院校的特色专业。一般来说,这些专业在某个领域中名气大,受到认可,并且行内人都知道。因此毕业以后不管是直接进入该领域去工作,还是继续往上读,都不会太困难。
对于考分在重点线以上,但不够高的中上等考生,可兼顾学校和专业。这类考生可在开设相同专业的高校中选综合实力强、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学校。
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着重考虑专业。因为普通高校的实力、声望差别不大, 而专业差别对就业和其后的发展影响较大,因此最好是从专业出发,选择一个该专业实力很强的院校。
如果考生成绩达不到本科线,选报志愿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现在的市场需求,选择一个既是自己喜欢、将来又比较好就业的专业,再结合专业去选一所正规、实力强的专科学校。
“如果学校和专业的矛盾较大,建议考生和家长不妨淡化专业观念。”华工招生办曾主任解释说,“第一,现在的专业课程设置越来越宽泛,某个专业的学生除了本专业课程,还要学大量的其他相关学科课程,这将是一个趋势;第二,现在很多学校都可以转专业,比如华工,只要学生第三学期的成绩在班上的20%以内,就可以申请转专业,也不需任何费用。家长和考生在了解学校情况时,也可以留意这方面的规定。”
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提供高考填报志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录取、历年高考分数线、高考政策、高考招生计划、福建高考招生、补录、扩招、高考计划外招生、福建高考、高考招生信息、高考试卷答案、高考试题、全国高校信息查询等各项服务。http://www.555ed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