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期间,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几家欢乐几家愁,今年亦然。6月8日,沈阳一考生因昨天没考好今晨跳楼。据人民网消息,该考生系从四楼坠落下来的,随后被送到了附近的一家医院抢救,坠楼导致多处骨折,庆幸的是,目前病情较为平稳。具体细节,不得而知,其中原委也不必费神去思量,无非以前议论过的那些因素。这样消息总有股悲情外溢,相信所有人都不愿听见。
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原则和理念才是最人性的?有没有万全的教育方法可以避免类似悲剧发生?恐怕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解说清楚。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困境中突围,一方面还有考生因为考试发挥不理想而寻短见。不可思议的现象背后,肯定存在着教育观念上的不足和偏误。
近来读古代教育思想方面的书,这些书大多重视将受教育者的兴趣偏向道德价值方面,即如何经世处事,比如宋儒倡导一种教育方法,即复苏社会责任感,注重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正当方式,注重训练应对压力的能力。朱熹尝言:“近日真个读书人少,也缘科举时文之弊也,才把书来读,便先立个意思,要讨新奇,都不理会他本意着实。”批驳的是彼时彼刻的教育弊端,与当代的情况自然有很大差异。然而,假如我们反思一下高考现状,学子们在高考面前过度紧张焦虑,甚至因考试失误而轻生,不能不说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心理辅导方面的严重不足,或可进一步说,在“目的论”方面的健康指引相当欠缺。
我们都知道这样去教育学子们:以平常之心看待升学考试与成绩,鼓励其勇敢坚强,理智选择驶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和成 人教育等多条“立交桥”;而且,高考不是独木桥,年轻一代出路还很多。的确,这种教育信息完全有必要传达出去,相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实现某些效果。当然,要在“目的论”方面达到一个比较合情合理的效果,这是个复合型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继续通力协作,才能抵达理想的境地。
说来说去,心智健康的“目的论”教育与一种社会担当意识的培育关系密切。假如沈阳那位考生接受过比较良好的社会担当意识方面的培育,估计就不会那么轻率的跳楼。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生活方式多种多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也各异,不必要求人人像周恩来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是通过接受教育,通过读书,培育一份社会责任意识是不可或缺的。 有了这份责任意识,面对压力,面对危机,面对人生中遇到的种种挑战,方能凭着良好的精神支持,积极化解,通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提供高考填报志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录取、历年高考分数线、高考政策、高考招生计划、福建高考招生、补录、扩招、高考计划外招生、福建高考、高考招生信息、高考试卷答案、高考试题、全国高校信息查询等各项服务。http://www.555ed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