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又一个招生旺季来临,又一批望子成龙的家长奔忙在招生“前线”。然而,在招生大军背后,却隐藏着形形色色的“招生能人”、“招生骗子”。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招生骗局不断在媒体曝光,但每年还是会有人掉进同样的陷阱,有的骗术简直就是故伎重演。可就是这样的老套路,还是套住了一个个可怜的学生家长。据专家分析,由于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下降,必定造成更加激烈的学校录取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招生诈骗只会有增无减,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警惕啊!
今年6月份,新疆哈密市法院公开审理了马大招生诈骗案。几年间,马大就是靠诈骗老套路,套住了14个考生家长的122万元血汗钱。
14个家庭被骗122万元
今年2月,哈密市的李正业(化名)听说了马大被公安机关抓获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因为这些年他找马大找得好苦。去年,李正业把近7万元的血汗钱交给了“能人”马大,马大却不见了……当李正业赶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时才知道,在哈密已有十几位被骗的人纷纷报案,他们被马大欺骗的经历和他如出一辙。
李正业说:“之前,我们并不认识马大。去年6月10日,女儿刚参加完高考后的一个中午,马大骑着摩托车自己找上门来,说是听他朋友讲起我女儿考试了,我们希望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学校。他说能帮我们,因为他妹夫就是自治区招办的成员,而且自己还与廊坊武警学校关系很深,我们将信将疑,但是想着中间有朋友认识,心里也的确希望有能人帮帮,就试着看能不能走通这条路。”
第二天,马大再次来到李正业的家,说可以把孩子“运作”到廊坊武警学院,并直言不讳地开口索要8000元“活动费用”。
李正业说:“钱给了他过后,我们就三天两头地催他,他每次都耐心地给我们解释他已经办到什么地步了。直到去年8月28日,他告诉我们,女儿办到了廊坊武警学院,拥有正规军籍。毕业后由乌鲁木齐消防局统一分配,并享有正排级的待遇。我们在招生网查了,没有他所说的那所学校,表示不想去,但马大信誓旦旦地说,只要到学校,他会把相应的手续补办齐全……”
去年9月1日,马大再次向李正业索要了2万元,说是要给那边办事的人。9月6日,马大拿出了一张入伍登记表,煞有介事地让他们填写。9月8日,李正业又说他有办法让孩子直接当上等兵,开价是1.1万元。
去年9月10日,马大再次通知李正业,将2万元汇给廊坊武警学院一个名叫张力(化名)的政委,之后,就可以拿到入学通知书了。李正业再次言听计从将2万元汇到了马大指定的账号上。随后,他接到了去学校报到口头通知。
去年9月19日,李正业夫妇陪着女儿来到了廊坊武警学院,张力把他们接进了校区,领到了报名处,在那里,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都签订一份《入学协议》。
李正业说:“我看完协议,发现内容和马大说的大不一样,比如当时说拥有军籍、不用交学费等,而协议上说的是成人教育,每年学费1万元……我感到被骗了,就立即打了马大的电话。马大却狡辩说,11月份就会办好一切,让我们千万别把孩子带回去……”
去年10月,马大再次向李正业索要现金8000元,说要去办理正规军籍。拿到这笔钱之后,马大的手机就关机了。
骗子为何屡打不绝?
7月6日,记者从哈密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马大从2005年底至2009年被抓获期间,以几乎同样的手段诈骗了14个考生家庭,多的被骗到近20万元,一般也有六七万元,共计诈骗122.43万元。
马大是一个怎样神通广大的能人呢?据了解,马大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无业人员。就因为他当过兵,又因为自己的孩子曾在武警学校上学,所以对部队和部队的学校不陌生。所谓的“关系”纯属子虚乌有。
哈密市检察院在接到马大招生诈骗案后,对14个考生家庭状告马大的诈骗行为进行了一一核实,于今年3月17日以诈骗罪名向法院提起公诉。经哈密市法院审理,依法判处马大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罚金20万元。
如今的马大已经成了阶下囚,但“能人”张大、李大、王大等等还在重复着和马大同样的勾当。
为什么有打不完的马大呢?根子在哪里?新疆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吐尔文江分析,这和学历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有关。当今时代,学历在择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学历是招录公务员的必备条件,而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对学历也都有明确的要求。不同的学历有不同的待遇,获得学历已被学生视为追求美好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台阶。所以,家长都热切希望孩子能上理想的大学。这和市场规律一样,有了需求,就会产生相应的供给,于是“能人”和骗子就一起出现了。
参与了马大案件整个调查和审理过程的哈密市检察院的几位检察官告诉记者,他们对10多个被骗家庭进行调查后,感触最深的就是像马大这样的骗子太容易生存了,这100多万元,没有一分钱是马大逼来的、抢来的,都是受害人双手奉上的。
通过马大的诈骗案件,办案人员也提醒广大考生家长,一定要慎识别、多考察,谨防招生骗子。一是按照国家正规高考招生条件,通过正规途径参加考生招生;二是通过正规途径查询学校招生简章,及时了解学校分配情况是否符合自己意愿;三是缴费要到学校财务部门,并索取收据,不能交给个人私下收取;四是发现上当及时报警,全面提供所了解的所有证据。
高考招生骗局今年花样翻新
——专家教你如何识破骗局
有关专家提醒,目前普通高校录取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招生骗局又频频出现,且花样翻新,请广大家长和考生擦亮眼睛,千万不要上了骗子的当。
高考诈骗花样翻新
“面向全国,线上包录及点招。学校: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四川美术学院……”
近段时间,不少考生和家长都到招生办反映收到类似的短信,向招生办咨询相关情况。有关专家提醒,这类短信就属于高考招生骗局新招数之一,其最大特点就是紧跟高考录取工作的节拍,并要求考生分数必须在“线上”,具有相当的迷惑性。
线上点招、包录是今年第一次发现。据专家介绍,根据招生录取规则,考生是否“上线”是高校录取时的最底线。类似的骗局与往年“不上线,只要交一定的费用就能保证录取”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其紧随高考录取工作的节拍,“点招、包录”更像是“保险”费,特别是对那些刚上该批分数线,又填写过相关高校志愿的考生来讲,诱骗性更强。
专家提醒,目前实行网上录取。在教育部统一实施的“阳光招生”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骗子所说的录取方式。事实上,“阳光招生”的机制下并不存在所谓的“机动名额”。即便录取环节中,一些普通院校因报考人数不足,也会采取征求志愿或降分征求志愿等形式,及时通过媒体向符合条件的考生进行公开征求志愿。
掀起骗子的“盖头”来
高考招生诈骗不外乎几种情况:一是“偷梁换柱”,以“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注册备案”等混淆非学历教育与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的概念,吸引考生就读,收取高额费用。二是假扮“重要人物”,如以熟悉高校领导、教授或招生人员、军队领导等关键人物,借此骗取受害人的信任,收取高额“活动”费。其特点是骗子谎称自己有特殊关系,手中掌握有“内部指标”、“机动计划”等。
再是利用网络设置骗局。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发送“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或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有的甚至干脆以虚假校名进行招生,有的虚假网站制作还相当逼真,学院概况、学院新闻、院系部门、师资力量、招生在线等常规栏目一应俱全。有些违法分子还伪造学校扩招文件、招生表、缴费通知单、录取通知书等相关文件,以彻底消除被害人的疑虑。
要提防“挂羊头卖狗肉”
专家表示,近年来,普通高校自主权逐步放大,但“扩招”、“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招生方式,高校名单教育部都有备案并制定有严格录取政策。如“自主招生”还要求考生在高考前就要完成该校自行组织的测试,且高考成绩要达到一定的分数,不可能像某些招生人员说的一切都是学校说了算,没有分数限制。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特别是外省民办高职院校利用部分低分考生就读心切的心理,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以“自主招生”等名义蒙蔽考生和家长。
另外,考生要注意一些外省民办院校还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其本身只是某院校下属的一个分部或者培训点,却假借该校名头来招生。比如往年出现过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招生传单,实际上是该校某培训中心搞出的招生噱头。
专家提醒,这类院校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以外省民办院校居多,师资力量薄弱、校园环境极差,通过中介或雇人代理在小旅馆里招生。建议考生应及时根据本省的招生计划及教育部公布的特殊招生方式的高校名单来确定该院校招生的真实性。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