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界的盛会——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今日在福州开幕,120多位院士莅临。从省科协院士办获悉,截至目前,福建籍及在福建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达133人(其中,严恺、闵桂荣为两院院士),居全国第三位,位列江浙之后。
涌现这么多的院士,与福建历来尊师重教、文风昌盛的氛围有密切关系。这些院士在数理化、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甚至是开创性成就,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如陈景润、卢嘉锡、吴孟超、钟南山等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省科协院士办主任沙中然介绍,闽籍院士当中,还出现了“一门几院士”的胜景。福州的“傅-梁”家族即是如此:傅鹰院士是我国胶体化学奠基人,1955年即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的弟弟傅承义1957年当选学部委员,他的妹夫、著名航天工程专家梁守槃1980年当选学部委员;梁守槃的妹夫林家翘则是著名应用数学家、物理学家,1994年当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有意思的是,梁守槃的大学同班同学、福州籍的王世真是我国著名核医学奠基人,1980年当选学部委员,而他的母亲则是林则徐的玄孙女。
此外,还有父子院士——田昭武、田中群,父女院士——唐仲璋、唐崇惕,钟南山院士与戴尅戎院士则是表兄弟关系,这些都在中国科技界传为佳话。
闽籍院士一直热心参与家乡建设。特别是2001年省委省政府启动“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以来,他们更是积极为福建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近年来,通过“6·18”等平台,闽籍院士和其他院士专家们为福建带来了一大批技术领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好项目。
闽籍和在闽工作院士的贡献有力助推了福建发展,提升了福建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如在石玉林、卢耀如等院士的建议下,福建率先在全国启动“生态省”建设;福州籍的郭孔辉院士是著名汽车设计研究专家,多次来闽指导福建汽车产业发展;宁化籍的雷霁霖是著名海水鱼类养殖学家,被誉为“多宝鱼之父”,已与我省多家渔业企业合作,推动了我省水产养殖升级换代。
此次来榕参加科协年会的福州籍王乃彦院士是著名核物理学家,已经参加过六届“6·18”。他说:“看到家乡快速发展特别高兴。现在福建有很好的核能发展规模,我愿为福建建设核电项目积极鼓与呼,提供有力支持与服务。我希望尽我们院士的微薄之力,把我们的家乡建设成美丽的家乡,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环保的家乡。”